福州景点
福州市具有独特的古城风貌,闽江穿市而过,市中心有于山和乌山两座小山丘,全市共有50多处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此外,福州还分布着不少水量大、水温高、适于疗养特点的优质温泉。
-
王审知墓
位于福州市北郊莲花峰下斗顶南麓。坐北向南,平面呈钟形,砖石结构,三层墓埕。面宽27米,深31米。最高层墓埕中并列两个封土堆(宝顶),石砌勒脚,上叠以砖,内实杂土,平顶,高2.8米,长11.1米,前宽4.9米,尾部收敛为弧形,两宝顶间隔2.03米。 墓室建在各自宝顶下方,石构,券顶,进深7.26米,宽2.52米,高2.96米,用方整条石叠砌封门。东为王审知,西为其妻任内明墓室。
-
九龙山白云洞
九龙山白云洞位于东峤镇渚林村(古称“南渚”)境内,是莆阳古代三圣之一卓晚春的祖庙,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大宗林,也是宗教文化、艺术和人文历史的宝库。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山山顶宽阔平展,有四座庙宇“白云洞”、“昭明殿”、“文成殿”和“昭灵宫”,“白云洞”供奉“卓晚春”及“林龙江”塑像。“昭明殿”内奉祀“玉帝至尊”坐像。“文成殿”奉祀“孔子”造像,两边伴有“孟子”和“朱子”塑像
-
郎官巷
汉语中不少普通的词,一旦被官场援用,便顿时贵气起来。比如"行走"一词,郎官巷竟因摊上个不小的官衔而让人须仰视才是。能在御前、殿前"行走",简直就是皇帝贴身近臣,谁敢怠慢?于是供郎官巷他们出入的路线大都修了廊道,覆以庑檐,好生伺候着。在廊上行走的侍从、执勤的侍卫等辈,因与廊有关,干脆以"侍廊"相称,再雅一点就叫"侍郎&q
-
龙头泉
龙头泉始建于元朝延祐二年(1315年)。传说喝水岩泉水改道后,从这里石壁中喷出,后人把这股水引入石制的龙头嘴,龙头之下装上一座轮机和挂一个小钟,龙头吐水,这股水冲向轮机使之转动,并带动钟鸣。据从元朝起有关资料记载此泉千百年来久旱不竭,水质纯净,类似杭州虎跑泉,属优质矿泉水。由于水的表面比重大,表面张力强,所以小硬币放置水面也不下沉。用这里泉水泡沏鼓山出产的“半岩茶”味道甘冽清香,沁人心脾。
-
千佛陶塔
陶塔位于涌泉寺门前两侧。该对陶瓷千佛塔,高6.83米,于1972年从福州南郊龙瑞寺移来,用作镇寺之宝。它是宋元丰五年(1082年)用陶土分层烧造,然后拼合累叠而成的。此类以陶烧造的宝塔,在国内十分罕见。该对陶塔,东边的称“庄严劫千佛宝塔”,西边的称“贤劫千佛宝塔”。两塔形式相同,均为八角九层,每座塔壁均贴有雕塑佛像1078尊,八角塔檐上有四方佛72尊,悬挂陶制
-
圣箭堂
法堂的左侧是圣箭堂(即方丈室),堂前有三株千年铁树,供游人观赏。铁树成为涌泉寺“三铁”之一,是由于它有“年年开花”的奇观。这三株铁树左右两株雌树特别粗大,相传分别为五代王审知和国师神晏手植。中间一株是1972年从西禅寺移植的雄树。外地铁树罕见开花,鼓山其他铁树也不开花。唯这三株灵气独钟,岁岁开花。雌树黄花如绒球,雄树花型似绒塔。圣箭堂自古以来多为住持居住,又称为方丈室。堂内陈列百寿屏一座,集
-
五虎礁
在福建的母亲河——闽江的入海口处,可以看到五座巨大的礁石,宛如五只猛虎蹲在波涛涌的江口中心,形态各异,并排而立,监视着浩瀚的大海,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名胜古迹“五虎守门”。宋朱熹曾赋诗赞“五虎礁”。是闽江一日游的必游之处。五虎礁基部相连,靠东北端一虎,上座白瓷土,呈灰白色,人们称为“白虎”;中间第三虎,翘首回望青芝山虎洞,似在眷恋山上的巢穴,人称回头虎。观赏五虎礁,要找合适的角度,一般从五虎礁
-
香积厨
大雄宝殿右侧为香积厨,是寺僧的斋堂。香积厨中有洗碗、洗菜用的石池、石槽,是宋朝天圣年间制造的。做饭用的四口大铁锅,也是该寺的“三铁”之一。其中最大的一口锅,口径达1.57米,深0.80米,煮一次饭需放5包大米、1吨水,可供千人食用,是世上罕见的“大锅饭“。
-
严复墓
严复墓位于福州市郊盖山镇阳岐村鳌头山。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生前亲自择地营造,内葬有严复妻王氏。东北向,风字形,土石结构,五层墓埕,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环以围墙。墓前石墙护卫墙中洞开二门,门上覆以石构歇山顶,沿门可拾阶而上至封顶。第三层墓埕中立一石横屏,屏上阴刻惟适之安”4字楷书。封土形如覆釜,封土前竖一青石墓碑,碑面楷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柱为瓜顶龙柱
-
醉石
有醉石和醉石亭。此处怪石叠垒,中有巨石如榻,古称“仙人床”。相传戚公在平远台庆功时,酒后步月至此,倦卧其上,不觉沉沉入睡,后人将此石名为“醉石”。清代诗人张亨甫有“六军一醉海天月,山中草木皆轩昂”的名句。醉石前有亭名“醉石亭”。亭下方石壁上有“誓雪国耻”等石刻。石壁上刻有1938年郁达夫谒戚公祠时写下的《满江红》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