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景点
福州市具有独特的古城风貌,闽江穿市而过,市中心有于山和乌山两座小山丘,全市共有50多处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此外,福州还分布着不少水量大、水温高、适于疗养特点的优质温泉。
-
光禄坊
宋时,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曾任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镌刻,“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在光禄坊西侧有一小巷,叫早题巷。辛亥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殉难广州之后,他家从南后街迁出,曾避难栖身于巷内。
-
西禅寺
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禅寺,在海外更是久负盛名。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87年)。相传南北朝时炼丹士王霸在此“点石为丹,炼丹成药”。每逢饥岁,便靠卖药换米救济穷苦百姓,王霸“服药仙蜕”后,人们便建了一座寺纪念他。西禅寺还有一个著名的特色就是盛产良种荔枝,寺内宋明时期载种的荔枝林至今还在开花结果。古刹中的名
-
文儒坊
文儒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得名。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世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陈承袭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近代诗人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陈衍曾自吟一联:“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文儒坊东头北墙上,还嵌着一块高约2米、宽1米的阴文碑刻:“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
-
乌塔
乌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公元七九九年)所建“净光塔”。唐乾符六年(公元八七九年)被毁。闽永隆三年(公元九四一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塔为八角七层,通高三十五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
-
宫巷
宫巷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宫得名,是当今福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巷内现存明代的建筑6幢,清代的建筑13幢。其中面积在千平方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幢之多。福州历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于巷内,如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
-
金鸡山公园
金鸡山公园在福州晋安区金鸡山的东南隅。金鸡山是北岭山脉的支脉,它像一颗硕无比的碧绿翡翠,纵卧在晋安河东岸,为福州城近郊名山,历史文化积淀极多,曾出土从汉代到清代的许多珍贵文物。古籍《闽中记》载:“秦始皇时,望气者(风水先生)云:此山有金鸡之祥,”山形似鸡,故名金鸡山。古时候,金鸡山一带名胜古迹很多,如山顶有明代修建的“栖云庵”,山下有建于唐代的“金鸡寺”和“地藏寺”;邻近还有桑溪、曲水、荔枝林诸
-
罗星塔
罗星塔,位于马江北岸罗星山上,始建于宁化,相传是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系广东人,美丽动人,乡里豪绅为了谋夺她,诬陷她丈夫犯了法而发配于闽南致亡。七娘愤于无处可诉,变卖家产,入闽捐资造塔,寄托对亡夫的哀思。塔重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一1627),为七层八角石塔,高31.5米。塔尖有一颗直径近2.3米的大圆球,游人可登上球基座凭栏远眺。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
-
金刚腿
位于闽江下游长乐市航城镇的石龙山峭壁之下,距福州市区30公里。它是一条从山麓一直伸到江面的花岗条岩,形如金刚天王的大腿,脚底穿靴,脚尖跷起,故被称为“金刚腿”,十分形象。金刚腿处于闽江江水和海水分界线上,这条“腿”两侧的水有咸淡之。金刚腿附近江面宽达450米,水深50米,每秒能通过2万多立方米水量,是上游台江地段的10余倍,但历来大水都不会淹过金刚腿的脚踝,故
-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1982年成立,馆址原为林则徐专祠。该馆展览以反映林则徐一生事迹为基本内容。展品中有林则徐亲笔书写的对联、条屏、立幅、扇面、信扎、文稿、笔记等120多件;还有他使用过的印章、残墨、印盒、政书雕板等遗物。
-
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黄巷以南,西通文儒坊。《福州地方志》记述:“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旧有锡类坊,以宋刘藻以孝闻,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元行省都事贾讷居之。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
藏经殿
藏经殿在钟楼东南侧,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内存自宋朝以来历代皇帝御赐的各种经书,加上本寺刻印的经书共20346册,放在十二个大橱内;其中有清康熙到乾隆年间御赐的经书《明朝南藏》、《明朝北藏》、《清朝梵本》、《书本藏》、《日本叙藏》以及御笔《药师经》等几千部。这里还存有用血书写的经书557册。这是涌泉寺“三宝”之一。这些血经系清光绪年间,华能和尚刺臂血,由信士王谷
-
达摩十八景
达摩十八景位于鼓山涌泉寺之西,又称“十八洞景”。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整理编写成十八景,刻于达摩洞外的一面岩壁上:达摩面壁南极升天、山猿守峡、仙人巨迹、福寿泉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艇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八仙岩洞、千佛梵宫。
-
辛亥革命纪念馆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邮编350001。该馆成立于1991年11月,隶属于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馆址为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故居。坐西向东,原有二进厅堂、后花厅、北院南花厅(紫藤书屋)及楼房,居住着林觉民父辈七户族人。1980年林觉民故居仅存第二进厅堂、紫藤书屋和后花园厅,系林觉民夫妇的居室。1982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经过调查核实、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
-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原名修文巷,宋代改称兴文巷.文兴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于巷北而改今名。塔系木构,后不知毁于何时。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爿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坊口。
-
登山古径
这是古时登鼓山之道。从山麓廨院登上2000多级台阶,经过七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第一亭:东际亭。过廨院即是东际桥,桥上过亭就开始登山。上99级石阶至仰止亭已废)。此后途中岩石上有诸多字刻可观。第二亭石门亭,古名;听涛观瀑亭。距第一亭367级台阶。溪水淙淙不绝于耳。第三亭:乘云亭,与前亭之间有271级,沿道有石刻乘云,仰涛,小鼓,天风吹梦,风怒涛飞等。第四亭: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