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景点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
-
南山寺
漳州南山寺在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是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称南山寺。南山寺规模宏大。进五个并列的大门为天王殿,殿中奉祀一尊笑迎八方来客的弥勒大佛像,两旁分列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高大南山寺规模宏大。进五个并列的大门为天王殿,殿中奉
-
云水谣古镇
“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那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2005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10余公
-
漳州土楼
土楼的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漳州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漳州土楼数量很多,共有800多座。历
-
东山岛
东山岛地处福建省南端,它由4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有194平方公里。被誉为“海峡西岸旅游岛”的东山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这里的海水湛蓝如天空,沙滩绵长柔软,阳光明媚充裕,树林深深莽莽,白帆点点,海鸥翱翔,是一个优良的旅游度假胜地。主要的旅游点有风动石景区、马銮湾及乌礁湾海滨森林公园等。东山岛的旅游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岛上有足够的宾馆酒店可以接待旅游者,另外还有不少海鲜
-
塔下村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闽南周庄”,这个村的历史悠久,建于1426年,现有300多户人家,土楼沿河而建,并非常均匀地分布在两岸,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桥流
-
裕昌楼(东倒西歪楼)
裕昌楼为5层结构,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斧状房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圆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铺成大圆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
-
和贵楼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跟南靖县城53千米。建于清代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建造的,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 和贵楼坐落在今梅林镇珍山村,由简次屏公建造的,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称山脚楼,占地面积1298.8平方米,建筑面积645
-
云洞岩
云洞岩在福建省漳州市东20里,此山是由各种玲珑奇特、各具神态的巨石,层层叠叠垒成的。岩石间隙,有数不清的幽深洞壑石室。据《漳州府志》记载:“有石室深广丈余,天将雨则云出其中,霁则云复归焉,故曰云洞。”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潜翁者养鹤于石室中,而鹤时飞鸣于山上,乡人见之,故又名“鹤鸣山”。俗称洞仔岩,坐落漳州龙文区蔡坂村,距漳州市区10公里,海拔280米。因山上有一石
-
怀远楼
怀远楼建于1905-1909年,占地1384.7平方米,楼高四层13米,直径38米,每层34间,共有136间,为简氏家族所建,“福建土楼”世界遗产景点之一。怀远楼为二环楼,建筑师就是振成楼的建筑师,楼的设计相当工整。楼内有块国民党何应钦赠送的金匾“助我义师”,楼前平地有块用鹅卵石排成的太极图案。土楼和村子被水稻田和茶山包围着,一幅安宁的田园图。
-
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龙海县滨海地带,景区海岸线全长18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2000年3月,国土资源部授予福建漳州滨海火山遗迹“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漳州滨海火山公园地处太平洋西岸,是新生代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构造上属欧亚板块东缘裂陷带,由距今2600万年~700万年间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构成了典型的火山地质地貌景观。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以龙海市
-
百花村
百花村位于龙海市九湖乡,距漳州市区5公里。据说明朝永乐年间,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后裔迁来此地,以种花为生,后来种花的传统就在这里世代相传下来。百花村最早在1954年建起花圃苗场,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1963年,朱德同志来该村视察,称这儿是“百花村”,后来由陆定一同志题额“百花村”。百花村现有花卉品种近千类,花、树、盆景等多达80多万株,
-
威镇阁
威镇阁俗称八卦楼,是漳州城的标志性建筑,福建省十大古建筑之一。威镇阁始建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数百年间,几经毁建。1997年重建,为三层八角楼阁,占地9亩,高57.88米,踞九龙江畔,望漳州府城,与建在芝山上的威镇亭遥相响应。主楼雕梁画栋,彩画、红木雕刻独具风格,栩栩如生;楼中辟有“中华灯谜”第一馆,馆内收藏有“国粹一号端砚”及中外灯谜资料万余件等。
-
二宜楼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
-
灵通岩
灵通岩又称大峰山、灵通山。据考,此山因年代久远,沧桑变化,山名也因之更迭。此山原先叫大矾山,当时,因有大鹏鸟常来此本息,又称大鹏山;又因此山尽是枫树,秋日层林尽染,满山红遍,因而又称大枫山;随着枫树的减少,唯见此山高耸入云,人们又称大峰山,载入史册。直至明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人们始称大峰岩为灵通岩,把大峰山称之为灵通山。灵通山位于东经117°,北纬24°2
-
三坪寺
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二宜楼为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士楼,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圆楼直径73.4米,底层墙厚2.53米,通高16米,全楼分十二单元,共192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