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景点
临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整个地区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因其地理位置重要 ,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近年来随着众多机构和个人(如柯受良等)的飞黄壮举而声名鹊起。 壶口瀑布在山西省吉县西南25公里处,黄河流经此处时,由于两岸高山挟持,河水犹如进入一个狭窄的瓶颈,由原来的300米宽邃然缩减至50多米,最后形成落差二三十米的壶口瀑布。站在瀑布旁边不远处,可见激浪涛天,气势非常壮观。胆小的人最好不要站在前排。 在壶口黄河水
-
洪洞大槐树
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广济寺旁边,相传是汉代所植。大槐树和我国古代的移民政策有关,在元朝时期,黄淮地区战乱不绝,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人丁锐减,而位于中原腹地的山西洪洞却得以幸免,反而成为当时的人口聚集之地。到了明朝,政府决定从这里抽取人丁,充实周边各地,于是在广济寺旁设局发资,移民纷纷折下大槐树的叶子以作留念。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
-
开封延庆观
延庆观在临汾古县城东北屏风山上。该观创建于宋宣和二年,竣工于辽延庆初年,故名延庆观。观内上院,建三清殿,古朴典雅,为旧时供神之所。殿前有古枞一株,高18米,围4米余。树冠为黛青色,形似伞状,时有异禽翔集其上。殿东为神龙祠,石崖间有泉水汩汩而出。泉水冰寒震齿,但严冬却不结冰。泉水潜流出祠,循院中明暗二渠,经石龙之口,注入鱼池之中,人称其为“活水龙吟”。神龙寺南有石窑
-
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的惟一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由于明代北京名妓苏三在洪洞蒙冤落难时,就囚禁于此,其后随着苏三故事的思念着心上人王景隆时,王景隆已考中进士,升任了山西巡按。王景隆虽听说苏三被卖到洪洞,但不了解实情,得知苏三一案后,密访洪洞县,探知了案情,下令火速押解此案全部人员到太原,解救了苏三,制裁了真正的罪犯。苏
-
小西天
小西天创建于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原名干佛庵,因这里地势奇险,寺内塑天官仙界,天门题道入西天,并区别于隰县城南的大西天佛寺,被称作小西天。小西天坐落在隰县城西0.5公里许的凤凰山颠。当步出县城北门放眼西望,有山翼然,面绕城堞,背拥岗峦,大河平涵,旁溪潆带,山形奇绮,俱含飞动之情,脉络纵横,实挟回翔之势。这里三面环山,河流潆洄,树木森森,凤凰山峭崖突兀,小西天
-
平阳鼓楼
世传民谚:平阳府有座大鼓楼,半截子插在天里头。座落在临汾市区的大中楼,俗称鼓楼,龙盘虎踞,冲大而立,以其高大雄伟著称于世。千百年来,邑中父老引以为荣,外地游客有口皆碑,此楼实堪为帝尧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大中楼因建于东、西、南、北四街的中心而得名。其基座乃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砌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
-
千佛洞
千佛洞俗名佛洞庙。在山西乡宁县城东5公里营里村县岩上,吕梁山南端。山上,吕梁山南端。山上树木茂密,花香扑鼻,在丛林山花之中,突出巨石一方,长宽高各20米,体积近800立方米,佛洞即开凿于巨石之腰。洞高3.1米,宽深各4.5米,四壁满雕神龛及佛像,刀法简练,姿态庄重,局部后代绘有壁画,内容为佛传故事,窟顶雕出藻井图案,按其造像风格,应是隋唐作品。洞前寺宇两进院落为明清建筑,有山门、厢房、配殿、献殿
-
丁村遗址
千佛崖在山西霍县南7.5公里郭庄村山腰。山峦尧耸峙,山花烂漫,摩崖造像隐现其间。始刻于唐代、宋、元时屡有造凿,直至明正德五年(1501年)始结束。本尊大佛高约8米,下部刻有唐贞观以及天宝五年(公元746年),长庆二年(822年)等题记。千手千眼观音像高约2米,为元代所造。其余小佛多为三躯一组(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亦有单佛一龛者,刻工精湛,造型生动,极富民间特色。
-
陶唐峪
陶唐峪自然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霍山南部,游览面积约40平方公里,史称陶唐谷。 陶唐峪是纯天然、纯生态的游览区。“峰奇、石丽、水美、谷幽”堪称景区四绝。 入谷溯流而上,先后有浮桥、仙女池瀑布、仙女池、尧王避暑山庄、招魂楼、水帘洞、犀牛石、滴水崖瀑布、五龙池、大沟叉瀑布、石门、观峰峡、一线天、擎天玉柱峰、槐树沟瀑布、阶水凹瀑布、玉泉寺、龟山、莲花山等景观。整
-
霍泉
霍泉在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之麓。据郦道元《水经注》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十丈不测其深。现状由海场、分水亭、碑亭组成。海场为水源池塘,面积约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头围护其中,秒流量4立方米,灌溉十余万亩粮田。池前有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当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南三北七,实测流量相近,这是历史上解决两县争水纠纷的遗迹。碑亭内碑文记载分水情况,碑阴刻分水图。
-
霍州署
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古代衙署之一。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仪门、甬道、牌坊、戒石亭、大堂、二堂、内宅、静怡轩、西科房等。大堂是署衙中最大的建筑,建于元代,是官员审案的地方,堂上公案桌、堂鼓、肃静回避牌等一应俱全。最值得一提的是供于殿后的茹茹木,这是一根长2米的木棍,颜色暗淡,却是用当地一种生长了千年的古树制成的,也是霍州署的标志。州署的仪门
-
水神庙
水神庙在山西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霍泉源头。左傍霍山,面临泉源,与广胜下寺一墙之隔。由山门(上筑舞台)、仪门、明应王殿位居寺内后部当心,元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宽深各五间,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殿内塑水神明应王及其侍者像十一尊,皆为原作。四壁满布壁画,内容为祈雨降雨图及历史故事,南壁东侧戏剧画中赏行当齐全,化妆、服装、道具、乐器、幕布、布景、舞台等,反映了元杂兴盛时期的真实情景,是我国戏剧史
-
广胜寺
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处的霍山南麓,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唐代扩建改名广胜寺。元代毁于地震,现存殿堂为元代所建,明代正建、嘉靖年间(公元1515-1527年)在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广胜寺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为一长方形院落,建立在霍山南麓之巅。沿中轴线往北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组成。
-
尧庙
位于临汾市南4公里处,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重修增建,规模不断扩大。 相传临汾是尧的都城,后人为祭祀尧王的功绩,于是在这里修建了尧庙等建筑。庙内现存五凤楼、广运殿、尧井亭及寝宫等。其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殿高27米,四周的长廊内有42根石柱,柱上雕龙刻云,工艺不俗。由于老的广运寺已毁于火灾,现在看到的寺院是近年来重新修建的。庙内还有10多座石碑,上面记载了尧王
-
丁村民俗博物馆
丁村民居在山西襄汾县城南4公里丁村。村内遗存明、清两代民居院落二十多座,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至四十年,较晚者为清康熙咸丰间,基本上是明清时期村子的布局。分北中南三个建筑组群,院落多为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格局。院门位置明代多在东南角,清代则活泼多变。建筑形式有厢房、正堂、过厅、门楼之分,位置不同,造型亦异。各建筑构件上有从物、花卉、飞禽走兽、古典戏曲、造型优美,刻工流畅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