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处的霍山南麓,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唐代扩建改名广胜寺。元代毁于地震,现存殿堂为元代所建,明代正建、嘉靖年间(公元1515-1527年)在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
广胜寺分为上下两寺,上寺为一长方形院落,建立在霍山南麓之巅。沿中轴线往北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组成。
山门为筒瓦悬山顶,进深四掾,面宽三间。山门中央高悬广胜禅院木匾,是民初赵城县绅士张瑞玑所题。门下哼哈二将,怒目圆睁,表现出要压倒一切的威严气概。
踏出山门,一座耸入云天的琉璃宝塔——飞虹塔,赫然入目。据佛经《大唐西域记》记载,此塔为全国十九佛塔之一。这座造型别致、设计艺术高超的琉璃塔,为明代建筑。据修碑志记载,此塔始建于唐朝,后因元时大地震毁坏,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开始重建,落成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这座八面玲珑、工程浩大的琉璃塔从动工到竣工历时十二个春秋。九十余年后,天启二年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增建了围廊(公元1622-1623)。全塔呈八角形,分十三级,高达47.13米,塔内转折攀登的梯道,设计巧妙,直通塔顶,为国内所罕见。塔身由青砖砌成,层层皆有琉璃出檐,下三层尤其精致,有飞檐凌空下的斗拱,捏制精巧的莲花椅柱,还有佛像、菩萨、金刚盘龙卧虎、奇兽珍禽等色彩艳丽的图案。飞虹塔坚如磐石,虽已经经受了四百余年的风雪侵蚀,但仍完好无损。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平阳盆地发生八级大地震,它也安然无恙。塔顶有当年地震的题记,为研究当年平阳地震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据建塔碑记载,塔为一僧人所设计,今襄汾柴村人,法名达连。达连和尚为此塔精心设计了四十余年,后用十二年主持建塔,在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建造出这样一座耸入云天的飞虹宝塔,不仅是我国建塔史上一巨大成就,而且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因塔全身由土色琉璃装饰,每逢红日高照,塔身金碧辉煌、熠熠闪光,远眺仿佛是一条美丽的彩虹,故此得名飞虹塔。微风吹过,全塔上下一百一十二个铁玲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好象在奏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轻音缭绕,令人心旷神怡。正象明人王翰所题:一塔玲珑驾碧空,满山翠柏起秋风,云生宝殿常僧定,咫尺虚弥未许通。
需不需要门票,价格是多少?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