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景点
澳门是个低调与奢华兼具的城市。即使不是赌徒,在澳门,你可能也会踏进葡京赌场,对世界顶级豪客的一掷万金心惊肉跳一翻。狭窄的街道,老旧的西式建筑,各色的皮肤和语言,让这个的城市充满另一种绚丽。
-
音乐喷泉
位于南湾人工湖的电脑激光音乐喷泉,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喷泉长120公尺,由292个喷水口,80盏颜色射灯组成和大型水幕组成。位于南湾人工湖的电脑激光音乐喷泉,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喷泉长120公尺,由292个喷水口,80盏颜色射灯组成和大型水幕组成。激光表演期间,南湾湖面上会喷出大型水幕,各种不同线条造型的图案在水幕上跳动,变幻出动画、人物、澳门主要名胜、景
-
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艺术博物馆共有五层,大小展览馆分别有五个[1]。地下为图书馆,置有与艺术相关之书籍及有声读物,阳光透过明的落地玻璃暖暖地照入静静的图书馆,真是一个思考和创作的好地方。 一楼为演讲厅,可容纳一百多人,备有幻灯、录影等放映设备。位于三楼的另一端是历史展览馆,内里所展出的都以外销画如西洋绘画为主。而二楼及三楼各有一个专题展览馆,除展出本馆收藏之艺术品外,亦会定期举办专题展览,展
-
竹湾海滩
竹湾位于路湾南端,环境优美,面海靠山,海岸广阔,沙粒洁白。竹湾公园位于竹湾海滩旁,占地达四千平方米,包括小食部、更衣室及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游泳池,最深可达3公尺(泳池由每日上午八时至晚上九时开放,星期六延迟至晚上十二时)。滩旁还建有水上活动中心,有专人训练驾驶独木舟、帆船。 在竹湾之上的竹湾园,依山而建,除了原有的树木外,房舍、小桥、小径栏杆都是就地取材,以松木搭建,与自然环
-
松山
松山又名东望洋山,位于澳门正中心,是澳门最高的山,海拔90多米,满山树木,苍翠欲滴。因从前松树茂密而名,现时在政府改建下,己成为澳门其中一个优闲胜地。 山腰辟有一条环山马路,几座风雨亭点缀其间,林荫夹道,清风徐来,松涛翻动,鸟语花香,极富野趣。绕行一周,可环视全市风光,四时景色随季节而不同,一天之内也有变化,朝阳生辉,在天边升起,极望海际无限,金鸟西坠,晚霞映照,层林尽染,使人萌发夕阳无限
-
澳大
现时澳大设有: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科技学院、及中华医药研究院,各学术单位分别开办博士、硕士、学士等约一百个学位课程。另设三个教学中心:预科中心、持续进修中心及英语中心。“教学与科研并重”是澳门大学发展的目标,为此,每个学院之下均设一个或以上的研究中心。现有六千多名学生就读。澳门大学拥有一支近400人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其中近七成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均具有丰富的教学与专
-
议事亭前地及红街市
世界各地尤以欧洲为主,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广场空间,游人相遇倾谈,或是在咖啡座闲适地品味人生。澳门亦有不少广场,地上铺砌着波浪型葡萄牙黑白碎石,仿如大浪滔滔的海洋,配以各款海洋生物及澳门景点为图案,更具立体感,充份表达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亦巧妙地切合澳门昔日的渔港形象。当您走过着名的议事亭前地、妈阁庙前地、阿婆井前地、岗顶前地、板樟堂前地、大堂前地、白鸽巢前地以至耶稣会纪念广场,当你举目四周,欣赏中
-
大堂(主教座堂)
什么是天主教座堂?首先要明白「座堂」的意思。「座堂」一词源自希腊文Kathedra(英文是Seat,椅子)。初期教会时代,十二宗徒或其传人亲自主持过各地教会,这些教会以基督传人坐过的椅子来自勉,提醒所有信友,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而主教正是宗徒的继承人。位于板樟堂附近高地上的主教座堂,一直是澳门天主教的中枢,右侧是主教府,是澳门天主教最高管理机构澳门天主教主教公署所在地。每年一度最盛大的
-
圣弥额尔小堂
位于澳门环境幽静的西洋坟场内。此幢小教堂建于1875年,1898年重修,是目前本澳保存得最好的古老建筑物之一。其外墙以绿色及白色为主,教堂的窗户均装有彩色玻璃。
-
岗顶前地
岗顶前地的岗顶剧院、圣奥斯丁教堂、圣若瑟修道院及何东图书馆,都属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中最古老的西式建筑,是中西合璧的代表作。 岗顶前地两侧的高层建筑,大多是老民居住宅,给人“沧桑”感,高高的屋脊,被苍天植被大片浓绿的枝叶掩住了,阳光悠闲地在叶子的缝隙中闪动,狭长的斜巷很幽静,行人无几,两侧竖立着西式绿色街灯,街灯肩上搭着吐露芬芳的亚热带植物,桃红色的花瓣儿垂垂的、微微颤动,像巴
-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
住宅式博物馆位于凼仔岛,馆内珍藏着十九世纪末期的家庭住宅摆设,置身其中,可以重温本世纪初澳门土生葡人的家居生活。为了营造当时的气氛,那些建筑物已被重新修葺,标志着那个年代的家具、摆设、装饰均是来自在澳门定居过的家庭,其他设备则是仿制品。
-
仁慈堂大楼
仁慈堂大楼(SantaCasadaMisericórdia),是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议事亭前地旁边的砖石建筑物,为澳门慈善机构仁慈堂的物业。2005年以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仁慈堂大楼的地下是澳门政府部门公证署的办公室,二楼则为仁慈堂博物馆。 仁慈堂于1569年由澳门首任主教贾尼路创立,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之后,仁慈堂开办了中
-
圣老楞佐堂
圣老楞佐教堂早年建成的时候,因为它靠近码头,所以教堂内立有风信旗杆,是葡萄牙人决定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标。《澳门记略》载:“西南则有风信庙,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归,祈风信于此。”所以这座教堂也被俗称为“风信堂”。后来,因广东话中“信”“顺”同音,也许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吧,“风信”转为“风顺”,而“风顺堂街”和“风顺堂区”也因此得名。和玫瑰堂以及圣若瑟小堂不同,圣老楞佐教堂建筑高耸,气势逼人,欧洲古典
-
北帝庙
澳门庙宇众多,其中专祀真武大帝的,就只得氹仔北帝庙一间而已。北帝庙位于氹仔岛地堡街嘉妹前地,又因其所在地,当地人多称之为北帝庙前地。 北帝庙全貌庄严肃穆。正门椽梁及檐拱处除绘有七彩壁画外,更有雕刻装饰,做工精细,造形生动,栩栩如生。两边门联为:“北总天枢威镇龙环三沙钦圣德,极居帝位恩周鱼港四海颂裨功”。无非是歌颂北帝神绩之语,但值得注意的是联中所提及的“龙环”二字,它
-
基督教公墓
当时法律禁止在天主教领地埋葬基督教徒的遗体,中国人民也反对这一做法。1821年,第一位来华传教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妻子因病在澳门去世。马礼逊其时为东印度公司职员,便请东印度公司出面向澳葡当局申请将现址开为坟场,并将这块地买给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为澳门第一座基督教新教坟场。坟场分两部分,前为与坟场同时兴建的马礼逊小教堂,是澳门第一座基督教传道所。马礼逊是第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曾长期在澳门工
-
菩堤园
菩提禅院位于氹仔七潭公路脚,又名菩提禅院,是氹仔最大的庙宇,禅院内了供奉澳门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像,佛像底部莲座高5.4米,重约六吨,以青铜铸造,佛像左手平放、右手平举,法相尊严慈祥。在庭园外还有一尊泰国的四面佛像。禅院占地面积很大,除了有大雄宝殿和多个殿堂外,还有菜田及斋堂。斋堂每到用餐时间对外开放,为游客提供可口的素菜。又名菩提禅院,该座庙宇雕梁华饰,建筑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