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景点
瞰全镇,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人影。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沙;傍晚 ,夕阳斜照,渔舟扁扁,犹如一幅丹青,触目所见 ,如诗如画。古老的历史,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镇浓郁的文化氛围。
-
西园
现在园内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展出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念慈先生的精品扇面一百余件。“百印馆”里陈列着由杭州西泠印社组织的国内外百名篆刻家篆刻的一百枚反映西塘风情风貌的印章,印花和边款。这百枚印章表现的是西塘百景。在西塘参加南社的社员有十八人之多。其中有余十眉、李熙谋、郁左梅、沈禹钟、江雪塍等。他们留
-
烟雨长廊
古镇的廊棚总长达877米。其中朝南埭廊棚东起北栅栏,西至来凤桥,总长度168米,街宽2—2.5米。廊棚从街头面延伸至河边,圆木柱支撑着一层斜斜的屋面(即“一落水”)。廊棚为砖木结构,中间有一段最为出色,有翻转轩两层雕刻花纹。廊棚传说:在西塘塔湾街里有一胡姓商户,店主胡氏年轻守寡,艰难支撑着一家老小,和一家铺子。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有
-
石皮弄
石皮弄是王家子孙两宅第之间形成的一条弄,墙面由216块厚度仅三厘米的石板铺就而成,地面用168块石板铺成,全长68米,它最宽处1.1米,最窄处仅0.8米,是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据考证,弄内的石板路下是一条使全弄雨天不积水的下水道,薄如皮的石板作为下水道的表皮故称石皮弄。上面是一条狭长的天空,故石皮弄有西塘“一线天”的说法。
-
送子来凤桥
来凤桥于1997年重建,其造型及结构别致,适于旅游观赏,为新景点之一。此桥宽10米,正中有花墙相隔,行人可各走一边,老百姓俗称晴雨桥。桥顶有棚,红檐黛瓦,古朴又新颖。桥两边有护栏,且有方砖铺就长条座,供游人休息,可观河中景色。如何走桥走这座桥还有点讲究,古人讲究阴阳学,南阳北阴,古时男为阳,女为阴。此
-
醉园
[1]醉园的意思有三层:一是因“醉经堂”——醉读经书之意;二是园内景色醉人;三是沉醉于版画艺术。 “醉经堂”为王氏世祖王志熙修建,王志熙是清乾隆年间的著名书画家,攻楷、行、草,擅诗、画,园内至今还留有他的墨迹。 现醉园主人王亨的先父王慕仁也擅长书法,园内有一副对联“烟开兰叶香风暖,岸爱桃花锦浪生”就是他的作品。 园内正厅“艺香斋”辟有王氏父
-
卧龙桥
卧龙桥位于北栅市河口,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以北,系单孔石拱桥,卧龙桥全长31.46米,宽5米,高5.5米,为镇上最高之桥梁。桥东坡32级,西坡30级,西堍朝南转角处还有9级。卧龙桥拱圈为纵联并列砌置,工艺精湛,建成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过桥沿北栅街向南即到永宁桥。历史背景:
-
五福桥
五福桥建于明代正德前,为单孔石级桥,桥长14米,桥孔跨度7.5米。它连通烧香港东端的南北两岸。在清代光绪年间重修,此桥保存尚好,石级石栏尚整齐。所谓五福即福、禧、寿、禄、善终。这是民间对人生的五大追求和祈愿,用在桥上是造桥人对过桥人的祝福,希望此桥能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方便,而且还有每个人所希望的种种吉利。
-
中国酒文化博物馆
西部的酿酒世家刘西明先生看中了酒镇西塘,将他几辈人收藏的酒文化实物在这里陈列展示,在原有黄酒陈列馆的基础上新开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从一个酒文化的侧面,用数百件实物对中国酒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融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体,在追本溯源中,提示了中国酒文化的清晰背景及其深刻内涵,涉及到民俗学、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医学等多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中国传
-
尊闻堂
尊闻堂的百寿梁是镇上一宝。全梁长约5米,中间刻有一百个“寿”字,组成长长的菱形。中间饰有云纹,云纹飘然而过,从左右两边的两枚铜钱的中孔穿过。横梁由门字形的两根圆柱支撑,柱头雕刻非常特别。十字形的柱饰托住横梁和前后两边的纵梁,柱饰每边都不一样,其吉祥图案造型别致,刻工精细,为这一带民居所罕见。门字型的圆柱直径约30公分,下面的柱石
-
永宁桥
永宁桥是目前镇上最好的观景点了。河北岸朝南埭长廊如一条逶迤长龙卧伏在水边,行人和自行车都在廊下行走,其风味为其他古镇所少见。河南岸是西街的后面,沿河有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群,大多为清末至民国年间。大宅的风火墙高高耸起,青砖黛瓦和石河桥尽收眼底。这里的景观最得摄影家和画家们的青睐,是他们创作的猎景之地。
-
根雕馆
西塘是块风水宝地,适合休养生息,还能激发艺术家的灵感。根艺雕刻家张正先生,他祖籍安徽舒城,杭州人,出生于1958年,1999年经人才引进,入住西塘。张正大师的作品立足七分天然,三分人工,有五百件多件大型作品被载入“吉尼斯之最”。张正大师以他出色的手艺与不怕困难的精神被列入世界名人录,誉为“东方之子”。
-
民间瓦当陈列馆
瓦当是一种材质简陋的建筑装饰配件,由于它不易保存,年代久远,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该馆内有花边滴水、筷笼、步鸡、砖雕、古砖、陶俑六大类300多个品种,其中有及富美好愿望的传统瓦当;有带宗教色彩的寺庙瓦当,有表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图案瓦当。
-
圣堂
圣堂香火最旺盛的时候,许多香客挤不进堂内,只能在堂外街边地上插烛而拜。到了春节,举行圣堂庙会的时候这条街就更热闹了,烧香客的队伍从圣堂一直排到烧香港口。街边还会有临时设的饮食摊,圣堂的大殿卖各式各样的画张,当地百姓中有谚语:逛庙会,看画张,吃烧卖。每年正月初五,镇上的商人们必定去圣堂烧香祭拜,用家里南瓜糊做的元宝,换圣堂的元宝,意喻一年财源滚滚。春节至正元宵节期间
-
环秀桥
环秀桥建于1581年(明代万历九年),它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此桥在1944年突然倒塌,轰然一声,响达数里,压死7人。后建成木桥,解放后修成单孔水泥桥,1997年又重建石级拱桥。是从长廊去往石皮弄的必经之桥。这里有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描写了过桥
-
烧香港
烧香港内民居基本保留明清时风貌,小河悠悠,石驳岸里镶嵌着一个个石河埠。连绵屋宇中一条条古弄前通河后达田,中间曲径通幽。港北有高街沿李姓大弄、小弄、倪家弄。港南有坟浜弄。烧香港以河得名,从鲁家桥到五福桥之间的一条河叫烧香港,港的北岸、南岸街道则由此称为烧香港南街,统称烧香港街。南街长222米,宽2—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