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景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对庐山瑰丽山水的逸兴壮思,让多少人对庐山心驰神往。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
-
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群是有历史的,历代诸多文人骚客在此赋诗题词,赞颂其壮观雄伟,给庐山瀑布带来了极高的声誉。最有名的自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庐山瀑布》,已成千古绝唱。 庐山的瀑布群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旧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缓慢流淌一段后,再过五老峰背,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 站在三叠泉瀑
-
庐山名人别墅
庐山别墅建筑群位于庐山牯岭上。19至20世纪之交,这里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发现这里气候清凉,便决定在这里兴建别墅,把它辟为避暑胜地。于是买通地方官绅,以200两黄金租借了牯岭,建起了第一幢别墅。自从这个序幕掀开后,英、德、美、俄、意、日、法等25个国家的商贸名流纷至沓来,竞相在牯岭兴建别墅,形形色色的别墅依山傍溪就势而起。到了19
-
庐山会议旧址
庐山会议旧址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环境优美。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 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
-
含鄱口
含鄱口海拔1286米,是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形成的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吸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 含鄱口西侧是著名的冰川角锋“犁头尖”,对面为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北面是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为庐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脚下是“鄱阳湖”,湖光山色,景色宜人。 含鄱岭上有一座方型楼台,它就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望鄱亭”。游客踏着熹微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栏
-
五老峰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壮观!五老峰陡峭挺拔,峰接霄汉,奇峦秀色,驰誉天下。其东南面绝壁千仞,陡不可攀,而西北坡地势较缓,游人可循小道爬坡登山。登上五老峰,只见危岩削立,层崖断壁,天高地迴,万仞无倚。站立山顶俯视山下峰峦,有的挺立如竿,有的壁立如
-
三叠泉
三叠泉位于九江市庐山东南九叠谷。经环庐山旅游公路可达。距九江市26公里。是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一体的山丘型旅游地。宋绍熙二年(1191)始被樵者发现,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钥,樵者得之人共传”的诗句。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旅游开发,2001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另有珠海横琴三叠泉。
-
黄龙寺
庐山黄龙寺坐落于庐山玉屏峰麓。所在踞庐山之中,前对天王峰,后枕玉屏峰,西为赐经亭,下临大溪。寺宇为“万山环抱,松杉碧绕”,修篁蔽日,景色奇幽,“居然胜地”。相传早在晋代,释昙诜在此修持,并栽下2株婆娑宝树、1株银杏。 庐山黄龙寺系明代僧人释彻空于万历年间(1573—1620)肇建的。相传,当年释彻空云游至玉屏峰下,目睹这里“山势环拥”,丛林茂密,清潭飞瀑,风景幽邃,即“心爱之”,并有住下弘
-
观音桥
观音桥,座落于庐山东南麓的星子县境内,由白鹿洞循九星公路南行,经五里公社再折向西北行数公里,即可见一座石桥横跨高崖,这就是著名的千年古桥——观音桥。 观音桥又名栖贤桥或三峡桥,建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一座石造单孔桥,长24.4米,宽4米,桥面铺以大石,两侧砌有石栏,桥孔内圈由七行长方形石首尾相衔,凹凸榫结,渐弯呈弓形。在桥孔正中石块上刻有当日造桥的能工巧匠的名字:
-
美庐
在牯岭东谷的长冲河畔,是一栋精巧的英式别墅,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的旧居。美庐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石墙围的庭园内有泉水淙淙流过。楼的设计者——英国人赫莉与宋美龄交好,于1934年将这栋房屋赠送给宋美龄。蒋介石见这里环境恬静美丽,而宋美龄的名字中又有一个“美”字,于是命名为“美庐”,庭园中卧石上的“美庐”二字为蒋手书。 美庐在我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年周恩来就是在这里同蒋
-
牯岭
牯岭是庐山风景区的中心,是一座海拔1167米的公园式的美丽繁荣的独特的“云中山城”,包括环绕牯牛岭的东谷和西谷。牯岭镇面积4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3万,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牯岭街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是一座美丽、别致的、公园式的小山城。牯岭街商店鳞次栉比,有邮局、银行、电影院、大会堂等,有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的庐山大厦、
-
庐山博物馆
在芦林湖畔,有一栋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别墅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解放前庐山各栋中外别墅中的精品、陈列品和历史文物是馆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内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特别是明
-
白鹿洞书院
白鹿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长庆间(公元821--943年)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便在白鹿筑台榭,植花木。 南唐元四年(公元940年)朝延在此设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Library,白鹿国学,匡山国子监,与金陵国子监齐名。后书院历经沦桑,屡兴屡废。至到南宋朱熹
-
石钟山
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相得益彰。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
-
花径
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可沿大林路步行到达。 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州(九江)司马时,曾来庐山游览,当时正值暮春,白居易有感于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桃花仍盛开,吟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故人们也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建造了“景白亭”。现园中还建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
-
黄龙潭
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着暗绿色的深潭。大雨初过,隆隆不尽的闷雷回荡在密林之中。静坐潭边,听古道落叶、宿鸟鸣涧,自然升起远离尘世、超凡脱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