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景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对庐山瑰丽山水的逸兴壮思,让多少人对庐山心驰神往。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
-
天沐温泉景区
天沐温泉景区在庐山南麓西端,距星子县城13公里,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栗里故居所在地。区内有陶渊明故里和温泉度假村两个游览区,分布于星德公路南北两侧。陶渊明44岁时,因原园田居(即古田舍)遭火灾,后于公元411年移居来栗里(南村),即今公路北侧陶家滩。陶家滩在般若峰下山谷中,有一小溪蜿蜒于田野,为栗里源,俗称醉石涧。涧之上游虎爪崖下有大石如平台,是为渊明醉石。唐颜真卿、白居易有访醉石,陶公旧宅诗。
-
秀峰
位于庐山南麓,在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境内,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秀峰一带的山峰玲珑秀丽,风光旖旎,古人说“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果然名不虚传。南唐中主李璟少年时曾在秀峰筑台读书,继帝位后又在读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兆光之意,定名为开元寺。到清代时,康熙南巡到这里时曾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此后该寺改名为秀峰寺,为庐山山南五大丛林之一。 秀峰
-
石门涧
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素称庐山西大门。因天池山、铁船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景区面积六千余亩、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秀”于一体,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古誉庐山第一景。 山因人重,景借名传。早在1600年前,这里就游踪不绝。东晋隆安4年,名僧慧远在此筑“龙泉精舍”,率儒、释、道18高贤常游于此,传经
-
乌龙潭
沿着芦林大桥西端的石径小道下行,便是黄龙谷。谷中浓荫遮空,枝柯掩日,这十里古木之中,有无数溪涧瀑潭,其中以黄龙、乌龙命名的黄龙潭、乌龙潭最为著名。中国是龙文化的故乡,庐山的山山水水,更是到处充满了龙的传奇。相传黄龙潭中,曾经潜游着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一发怒就会卷起九天狂风,引起山洪暴发,成为庐山一害。 后来,一个叫彻空的和尚云游到此,用降龙术降服了这条黄龙。黄龙归善,然而它的后
-
龙首崖
由大天池西南侧,循石阶下行数百米,便可见一崖拔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这就是著名景点“龙首崖”。游客若从悬崖左边的石亭中观看,龙首崖悬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在微风吹拂下,恰似龙须飘飞。 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每当大雾袭来时,深涧峡谷中云雾升腾,龙首崖如傲游在茫茫云海之中。游客站在岩上,有如腾云驾雾,云游太空;也似乘龙
-
桃花源漂流
庐山桃花源漂流堪称“华中第一漂”的庐山世外桃源激情漂流,座落在山水田园诗派一代宗师陶渊明故里——今江西星子县温泉镇一条狭长的山谷中。庐山桃花源漂流河段长约2.5公里,时间1.5小时左右。庐山桃花源漂流河段的水脉发源于匡庐最高点大汉阳峰下原始森林酿出的谷帘泉(唐代茶圣陆羽命名其为“天下第一泉”),清澈透亮,十弯八瀑,缓急天成;两岸山势崎岖,云封雾锁,村舍俨然,民风仿如秦汉;漂流勇士穿潭击水,冲浪过
-
三宝树
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为银杏,形同宝塔,高约30米,主干粗壮,几个人都合抱不拢。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树,树下石碑上镌刻着“晋僧昙诜手记”六个字。宝树现已被重点保护。三宝树是因三株特殊的古树而得名的,两棵柳杉,一棵银杏。据树下巨岩上所刻“婆罗宝树,僧昙诜手杆"
-
芦林湖
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一路密林蔽日,树干高耸挺拔,夏日人行其间颇感凉爽。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犹如天上神湖。 在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川期,当时这里是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1954年此地筑坝蓄水,于是高峡出平湖,青山绿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为庐山添了一处胜景。毛泽
-
锦绣谷
自天桥沿左侧石阶路前行至仙人洞,是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锦绣谷。 这儿四季花开犹如锦绣,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和草药的地方。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 在锦绣谷顺着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便道游览,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天
-
剪刀峡
在东林寺以东,峡顶海拔1192米,峡底208米,整个峡谷成阶梯状上升,是庐山断崖陡壁、深峡幽谷的典型区域之一。剪刀峡为莲花洞登山旧路之所由,峡上有建筑房屋十数幢。宋园者长洲宋蓉塘君之居,有玉液泉、怀白诸胜。峡东有天花宫庙,系民国五年(1916)邬至直所墓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拟办庐山吊车,择定该地为山上车站之终点。其地峰岭夹抱,山风极大,每年四至六月,下街失慎,至蔓延甚速,难于施救,风之
-
海会寺
在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庐山山南景区的五老峰下,有一座遐迩闻名的古朴寺院,这便是名列山南五大丛林之一的庐山海会寺。 尽管海会寺重建比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的《题庐山五老峰》一诗要晚,但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的千古绝唱,仍让坐落在五老峰下的海会寺增色不少,因为这儿是观览五老峰远景的最佳视角,自寺仰望五老峰,“苍颜嶙峋,如金芙蓉上矗青天”,
-
东林寺
庐山北麓的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东晋时南方佛教的中心道场。东林寺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唐代元和年间的东林寺,有殿堂僧舍300余间,门徒麇集数千人,藏经数万卷。明清以后,东林寺逐渐衰败,中日战争时,毁于战火,仅剩破殿一栋。近几年,东林寺得到全面修复。今日东林寺,梵宇巍峨,广厦连云,高僧云集,香火日盛。去东林寺
-
汉阳峰
大汉阳峰位于庐山南部,距牯岭街约二十公里。游人登大汉阳峰,可从牯岭乘车抵庐山电视台,然后再步行循山道野径登上峰顶。大汉阳峰是庐山的主峰,海拔1474米,地势高峻,峰顶撑天。登临其上,一览群山小,遥望江汉城。那四面的水光,万层的峰色,仿佛构成了巧夺天工的大自然水石盆景,而隽秀的大汉阳峰,正象一朵绽放于盆景中的倚天青芙蓉。清代曹龙树在《汉阳峰》诗中赞云:“东南屏翰耸崔
-
大天池
位于庐山西北的天池山顶,池呈长方形,池水碧悠,光灵如玉。池原为天池寺内放生池。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寺废。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名文殊台,台为石木结构,两层。下层为石室五楹,有门窗,可充住室。上为手顶,即称为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灭
-
铁船峰
铁船峰俗称“桅杆石”,与龙首崖隔涧相望。高峰矗立,似巨舰昂首,故名。相传,东晋大将军王敦,军事大权在握,欲篡夺帝位。一天在建康(今南京市)邀请许逊等人,席间让人释梦。言昨晚梦一木破,问是否吉祥。许逊等人知其用心,便释为“木上破天,乃“未”字,公欲用刀兵,未可轻举妄动“。王敦听后不悦,暗起杀心。许逊等人也已料到,遂乘船逃走。船行江中,王敦果然派兵追来,幸好许逊学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