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景点
长江三峡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
葛洲坝
葛洲坝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南津关以下2300米处,大坝北抵江北镇镜仙,南接江南狮子包,雄伟高大,气势非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建成于1988年,具有发电、航运、池洪、灌溉等综合效益。大坝的兴建,使水库水位增高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公里,形成一个蓄水巨大的人造湖,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三峡航道的险情。为保证建坝后的顺利通航,
-
巫峡
巫峡是长江三峡的第二个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的大宁河口,东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全长45公里,它是三峡中既长而又整齐的一峡,所以又叫大峡。巫峡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它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奇峰绵延,云雾升腾,景色诱人。巫峡最吸引人的就是巫峡十二峰,在三峡工程蓄水139米之后,虽然比起从前山峰的相对高差下降,但今天的巫峡十二峰仍竞秀争雄,神女峰依然俏丽。
-
西陵峡
西陵峡以“险”著称,滩多水急,著名的新滩,崆岭滩等,滩险处,水流如沸,泡漩翻滚,汹涌激荡,惊险万状。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白狗峡、镇山峡、米仓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等。西陵峡两岸有许多著名的溪、泉、石、洞,屈原、昭君、陆羽、白居易、元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寇准、陆游、冯玉祥等众多的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
-
白帝山
白帝山在四川奉节县城东面,瞿塘峡西口,是长江三峡的起点。三峡从这里到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滩峡格间,水流湍急。白帝山“镇艳预,扼瞿塘”,旁边是长江北岸草堂河的出口,形势特别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这里向东眺望,可见赤甲、白临两山,分踞南北两岸,陡峭高耸。双室对峙,宛如两扇大门。江水奔腾而至,汇于瞿塘峡口之时,即见拍岸波澜,激起漩涡,破门而下
-
张飞庙
张飞庙依山取势,殿宇巍峨,造型雄奇,布局严谨,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园林面积11.1万平方米。庙前临江石壁上刻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隔江可辨。庙内主要建筑有: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结义楼;祭祀张飞的正殿;寄托张飞对关云长思念之情的望云轩,以及为纪念传说中张飞神灵为上下航船助风30里而修的助风阁。此外,还有为纪念诗人杜甫客居此地而建的杜鹃亭以及得月亭、听涛
-
马渡河小小三峡
小小三峡位于宁河滴翠峡支流马渡河畔,全长5公里,风景绮丽,水道狭窄,山势奇峻,峡谷幽深,山岩上钟乳石倒悬,千姿百态,原始古朴,置身其间,如入仙境。游览小小三峡时,因马渡河水浅流急滩多,机动船不能驶入。所以,上水游览时,游人都是乘坐无动力的柳叶形小木船,纤拉杆撑,擦着河底卵石迎着激浪前行的。2007年5月,小小三峡与大宁河小三峡作为一
-
大宁河小三峡
大宁河小三峡是龙门峡、铁棺峡和滴翠峡的统称,它南起龙门峡口,北至涂家坝,全长50千米。龙门峡是“小三峡”的第一个峡谷,长约3公里,峡谷犹如瞿塘峡的“夔门”,故有“小夔门”之称。峡谷内两岸峰峦耸立,绝壁摩天,河东岩壁上有一清泉流入河中,人称“龙门泉”;河西绝壁上可见古栈道遗迹。出了龙门峡,滩险流急,这就是著名的险滩“银窝滩”,过滩即
-
灯影峡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成。灯影峡位于东距南津关约10公里的庙南与石牌之间,这段峡谷狭窄而直,石灰石垂直节理发育异常,岩石崩塌跨落十分严重,形成岸壁陡峭,山顶奇峰异起,石柱拔地而腾空,两岸山林青翠,时有清泉飞溅,美景非常。灯影峡崖顶上有4块象形石,颇似大名鼎鼎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河尚师徒四人
-
黄陵庙
位于西陵峡内长江南岸,距重庆市区62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大的古建筑群。黄陵庙屋宇古朴,禹王殿金碧辉煌,庙门上黄陵庙四个大字书法娴熟,笔力苍劲。 相传该建筑群始建于春秋时代,最古代先民为纪念治水英雄禹所建。当时天下洪荒,荡荡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禹率民自江州(今重庆)涂山始,一路凿山劈岭,引水向东,后得神女瑶姬相助,凿穿三峡,水患乃平,因而在此修建有祭祀祠庙。东
-
大宁河古栈道遗址
在龙门峡西岸崖壁之上,依次排列着无数匀整、方正的石孔,这就是大宁河古栈道遗迹。栈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径20厘米见方,孔深30厘米左右。上下孔眼交错成倒“品”字,上排两孔插木桩,铺木板,下孔插木柱斜撑木板,构成三角形支撑架,从而修筑成供人畜行走的“栈道”。古栈道以大宁河为主干,从龙门峡口,经巫溪县延伸到陕西的镇平县、湖北溪县、重庆城口县一带。大宁河栈道总长约400多
-
风箱峡
从白帝城下行约两公里,在江北岸黄褐色石壁上,有几条断岩裂缝,岩缝高处,有物酷似风箱,传说那是鲁班的风箱,所以人们便称这段峡谷为风箱峡。乘船旅行,转眼而过,很难辨认“风箱”,但“风箱峡”三个大字倒是显而易见的。其实这些“风箱”是战国或秦汉时巴人的岩棺,岩棺里面有铜剑等一批文物。巴人是战国到汉期间居住在今川东、鄂西一带的古老民族,把
-
孟良梯、倒吊和尚石
瞿塘峡南岸的绝壁,可以发现一排人工凿成的比碗口还大的方形石孔,一个接着一个,由下而上成“之”字形伸向顶端,当地群众叫它“孟良梯”。紧挨“孟良梯”的陡崖上,有一奇石突出,很象光头赤足的和尚倒挂在那里,人形上还露出一个肚脐眼,生长着一蓬草,人们叫它“倒吊和尚”。探究下来,其实绝壁上的石孔是古代劳动人民修的栈道遗迹,而“倒吊和尚石”,则是石灰岩地区常见的钟乳石而已。
-
牛肝马肺峡
游船过了新滩,在江北的岩壁上垂下两块赭黄色岩石,其中一块形如牛肝,另一块状似马肺,所以被称为“牛肝马肺峡”,峡谷紧挨兵书宝剑峡,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淀而成的钟乳石。贴士:现在,牛肝石还保持原样,而马肺峡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侵入西陵峡的英帝国主义军舰炮轰两岸岩石,打掉了马肺的下半部,造成了马肺残缺不全,同时也留下了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好河山的罪行。郭沫若同
-
兵书宝剑峡
兵书宝剑峡,又名米仓峡。相传诸葛亮入川时,路过三峡,曾将他亲撰的一部兵书和一柄宝剑,藏于江边难于攀登的峭壁之上,让后世有胆略的勇士去取。上面这首诗就是后人咏颂此事的作品。此外,也有人认为:“兵法在一心,兵书言总固,弃置大峡中,恐怕后人误”。诸葛亮用兵,素来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随机应变,从不拘泥于书本。因此,为着不误后人,才决定将他自己所写的兵书,弃置于峡谷中,也不无道理。位于新滩和香溪之间,长约
-
船馆
大滴翠峡西岸一块高约200米的偏岩斜台上,搁放着一只黑色“木船”,此即“船棺”。同巴雾峡悬棺一样,这也是古代巴人的一种葬俗。船棺周围的自然环境十分神奇,令人不得不赞叹造化之妙。船棺左10米处,有一束从绝壁缝中铺撒开去的黑褐色古藤,很像一张扬向天空的渔网;再往左50余米,有一块5米多高的钟乳石,酷似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正弯腰撒网,而老人手中,恰有一条树根延伸下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