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景点
武汉市旅游部门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开发了“一绝、两特、三精”(一绝品即武当山,两特品即楚文化、清江民俗风情,三精品即长江三峡、神农架、三国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
黄鹤楼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因传说有仙人乘黄鹤经此而得名,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诵。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
-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车。它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7年10月大桥的贯通,使人们数千年盼望长江“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成为现实,也使长期分割的武汉三镇连为一体,从此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广线,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跨越长江天堑的伟大胜利。整座大桥异常雄伟,上层是公路,下层是铁路,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桥身
-
武汉大学
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樱花校园濒临东湖,环抱珞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如:宋卿体育馆、樱园老斋舍、老图书馆、半山庐、十八栋。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文科区
-
户部巷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东倚解放路,西临长江南岸,路宽不到4米,只能并排3到4人通过,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清朝时候,这条百米小巷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最初来自清代的一首《汉口竹子枝词》。后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的位置。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最
-
江汉路步行商业街
江汉路位于汉口江岸与江汉两区之间,东南起自沿江大道的武汉关,向西北延伸,穿中山大道,至解放大道。沿路与黄陂街、洞庭街、鄱阳街、花楼街、江汉一、二、三路、铭新街、吉庆街等垂直相交,全长1550米。江汉路始名于20世纪30年代,曾有“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诗名来形容它,也有“小香港”的提法。在此,还可见30年代遗留下来的西洋建筑,曾是有名的商业门点集中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成为汉口最
-
珞珈山—武汉大学
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落袈山。珞珈山现在这个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落驾”与“珞珈”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武汉大学近山湖水中有浪淘石,累累罗列;附近还有六一纪念亭、六一烈士墓等革命纪念建筑物和航海俱乐部、游泳池等体育设施。武汉大学校园内最早的樱花种植于上世纪三
-
武汉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一私家花园,名曰“西园”。1927年收归国有,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汉口中山公园”。既现在的武汉汉口中山公园中山公园。武汉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始建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每年接待游人500多万人次。武汉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
-
毛泽东故居
武汉毛泽东故居在武汉市武昌都府堤41号。1927年上半年,毛泽东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偕夫人杨开慧及子毛岸英、毛岸青在此居住。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房。在武昌都府堤41号,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此处写成,还主持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在此住过的还有蔡和森、郭亮、彭湃、夏明翰、毛泽潭、罗哲等。故居系一栋晚清旧式居民建
-
江滩公园
汉口江滩公园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公里,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第一期工程从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长1.04公里,绿地面积14万平方米,以大面积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展示城市景观,第二期工程(武汉长江二桥至三阳路段)于2003年9月28日对市民开放,形成3.4公里长的“绿化滨江长廊”。江滩公园保持了亲水、生态、休闲的特色。一期工程经过10个月的建设,于2002年十一前正式
-
江汉路步行街
江汉路位于汉口江岸与江汉两区之间,东南起自沿江大道的武汉关,向西北延伸,穿中山大道,至解放大道。沿路与黄陂街、洞庭街、鄱阳街、花楼街、江汉一、二、三路、铭新街、吉庆街等垂直相交,全长1550米。江汉路始名于20世纪30年代,曾有“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诗句来形容它,也有“小香港”的提法。在此,还可见30年代遗留下来的西洋建筑,曾是有名的商业门点集中区。
-
湖北省博物馆
该馆收藏历史文物达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40余件,国宝16件。现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楚国漆木器具、秦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郧阳猿人及长阳人齿化石等。其中尤以编钟、元代青花四爱梅瓶、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盖骨、吴王夫差矛、二十八宿天文图等藏品为稀世珍宝。最负盛名、最有特色的是收藏在编钟馆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参观之余,还可欣赏编钟表演。
-
首义广场
首义广场位于武昌阅马场,种有110多棵大树,是全国种树最多的广场。它以孙中山像至黄兴拜将台为广场中轴线,武珞路中分南北,南端比北部低1—2米。首义广场有革命时代的建筑遗址红楼、武昌首义纪念馆、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等。北广场上,雪松苍苍、绿草如茵,更有一排排棕榈,一方方花坛,一条条曲径,参差交错,绚丽多姿。南广场上,彭、刘、杨烈士雕像用红砂石重新铸造,1000年不会风化。
-
归元寺
武汉的佛教名寺归元禅寺,位于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为清顺治15年(1658年)由白光法师兴建,劝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其与宝通寺、莲溪寺、正觉寺合称武汉四大丛林(丛林意为“众僧聚居一处有如众木相依为林”)。此寺为武汉市四大丛林之一,现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公元1863年)、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及民国初年陆续重建。寺内有韦驮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王殿、罗汉堂、藏经部长、
-
阅马场
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原为清军马队操练之处,后成为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绿营军起义的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设在此地;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军举行进军仪式也在此地;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仍设在此地.在近300年的士兵起义和革命斗争中,这里留下了许多光辉的史迹,因而又有革命红场之称。新中国建立后,这里经规划建成一座占地4.8公顷的纪念
-
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坐落于武汉东湖之滨、磨山南麓,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武汉植物园收集栽培了以华中地区资源植物和我国内陆水生植物为主的各类植物7500余种,是华中地区最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库和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资源圃。园区内建有牡丹园、杜鹃园、山茶园、梅园、药园、竹园等十多个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