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景点
日喀则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冰峰雪山,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带,交相辉映的神山、圣湖、草原,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名寺古刹,独具特色的人文习俗让游人络绎不绝。
-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的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是六大黄教寺院之一。此寺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于1447年所主持创建的,以后经过历代班禅的修缮、扩建,寺院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如今气势磅礴的建筑群。今占地约20万平方米,周垣长约2000米。措钦大殿是扎什伦布寺的主殿,步人寺院大门眼前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此殿。殿门外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讲经场。过去班禅大师经常在这
-
樟木口岸
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樟木镇,是西藏唯一的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西藏境内的1000多夏尔巴人,主要居聚在这里。樟木镇常住人口3000多人,外贸、边贸公司20余家,日流动人口平均1000人左右,年商品交易额已突破2亿元,对内辐射西藏及相邻省区,对外辐射尼泊尔及毗邻国家和地区是西藏目前最大的边贸中心口岸。
-
宗山抗英遗址
宗山抗英遗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城区,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藏爱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江孜宗山抗英城堡遗迹军遗址。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被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
白居寺
白居寺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历时10年竣工。该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聚萨迦、格鲁等各派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殿堂),因而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
-
小布达拉
小布达拉位于江孜镇正中的宗山上,是一座外观酷似布达拉宫的宫殿遗址,只是规模小些。据民间传说,当时后藏人听说拉萨的布达拉宫无比辉煌,便想仿造一个,于是派工匠们将布达拉宫的图样刻在了萝卜上,回去后按照模型盖起了一座宫殿。但怎么看都不如布达拉宫,原来从拉萨赶回日喀则时,那个萝卜模型已经干得缩小变形了。
-
希夏邦马峰
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在世界上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十四,也是唯一的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聂拉木)的8000米级山峰。这里是喜玛拉雅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整个枯岗日山脉冰川和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的永久积雪,大多分布在希夏邦马峰周围。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巨冰雪崩,为登山者设置了重重困难。1964年5月2日,中国登山队首创登顶记录。
-
绒布冰川
绒布冰川地处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5300米到6300米的广阔地带,由西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这两大冰川共同组成。珠峰地区是中国大陆性冰川的活动中心,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山岳冰川就有15条,其中最大,最为著名的是复式山谷冰川——绒布冰川,它全长22.4公里,面积达85.4平方公里。绒布冰川的冰舌平均宽1.4公里,平均厚度达120米,最厚处在300米以上,是西
-
班禅新宫
位于扎布伦寺以南,是十世班禅在1954年建造的夏宫,新宫建筑富丽堂皇,十分幽雅,是避暑的好地方。宫内放置了很多西藏历史文物及艺术精品,尤以一幅《八思巴会见忽必烈》的壁画,最为精美。
-
帕拉庄园
帕拉庄园是目前西藏保存最完好的奴隶主庄园,位居十二大庄园之列。它是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种不同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旧西藏的缩影。帕拉庄园原建于江孜江嘎村,1904年英军入侵时被焚毁,抗英战争结束后,帕拉庄园重建于江孜城西南年楚河的另一侧,距离江孜4公里的班久伦布村,随着帕拉家族权势的增大,帕拉庄园的规模日益扩展。帕拉原是不丹一个部落的酋长,因不丹内乱迁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衔。其后代先后在西藏噶
-
格登曲廓林寺
格登曲廓林寺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境内,距县城1公里,海拔3800米。系噶玛噶举红帽系主寺,五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改教为格鲁派,寺名随之改为“格登曲廓林”寺(意为格登讲经院),是13座换教寺之一。有大经堂和6个殿堂,大经堂供有释迦牟尼和第三任堪布洛桑土登塑像等,还有米拉日巴曾用过的手杖、茶碗和饭碗。
-
萨迦寺
萨迦寺坐落于西藏自治区萨迦县奔波山上,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1034-1102)发现奔波山南侧的一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泽,现瑞相,即出资建起萨迦寺,逐渐形成萨迦派。萨迦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
-
纳窟寺
纳窟寺西藏黄教噶当派著名寺院,位于市西南20公里处,为藏族地区三大印经院之一。公元1033年,由噶当派高僧冬顿洛佳札兴建。纳窟寺虽不大,然而历史悠久,比札寺早400多年。八思巴大师的主师钦木·朗噶札曾在此长住;一世达赖根敦朱巴曾在此受戒学法。纳窟寺印经院在印经事业上,比德格和布达拉宫印经院的贡献都大。寺内珍藏有纳唐版大藏经一套和丰富的藏文印版。印
-
洛子峰
洛子峰海拔8516米,为世界第四高峰。地处珠穆朗玛峰以南3公里处,他们之间隔着一条山坳,即通常所说的"南坳"。以山峰的北山脊与东南山脊为界,其东侧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其西侧属尼泊尔。藏语称之为“丁结协桑玛”,意思是“青色美貌的仙女”,这位“仙女”地形极其险峻,环境异常复杂,大大小小冰川密布,气候变幻莫测。1956年5月18日,瑞士登山队两人,从尼泊尔
-
孜布日神山
位于日喀则定日县境内,海拔5500米,也叫飞来山。相传该山是从印度飞来的,后被释迦牟尼在山上钉了2个木桩而定住。当地群众每年都要环绕神山转经,求神保佑。孜布日神山上有大量的昆虫化石,具有科考价值
-
卓奥友峰
也叫“乔乌雅峰”,海拔8201米,世界第六高峰。位于东经86.6度,北纬28度的中尼边界上,山峰以东北山脊和西南边脊为界,北侧在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南侧属尼泊尔王国。卓奥友,藏语意为首席尊师。它以其魁伟的雄姿屹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部,东距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直线距离为100千米。卓奥友峰主要有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和西山五条山脊,峰体被常年积雪和无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