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壑船棺,又名仙橹、仙舟、船棺,是武夷山先民的一种葬具,分底和盖两部分,以整根楠木刳成,棺中有人字形竹席、细棕、麻丝、棉布和龟足木盘等随葬品。其中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葬洞为自然崖洞或悬崖裂隙,一般是一洞葬一棺或数棺。经国家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14C测定,为距今 3750~3295年之间。
1973年9月,武夷山观音岩崖洞,发现架壑船棺一具,称一号船棺;1978年9月,又在武夷山白云崖,发现另一具架壑船棺,称二号船棺,这两具船棺,都是用武夷山生长的楠木制成的,棺呈船形,故称船棺。一号船棺现存于武夷山市文化馆。据有关部门测定,一号船棺长3.46米,高0.62米,宽0.55米,距今已有3300~3700年之久。是我国夏、商时期遗物,这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船棺的地方。
船棺造型规整,轮廓流畅,如此制作技术水平,只有在商代使用了青铜器以后,才有可能达到。另外,从二号船棺出土的棉布碎片来看,说明在当时福建就有纺织,这对于纠正“南方纺织落后于北方”的说法,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需不需要门票,价格是多少?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