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景点
贵阳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民族节日。主要的少数民族节日有苗族“四月八”,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卯节,侗族“祭牛神”等。每逢节日,各族人民穿上盛装,举行吹芦笙等活动。
-
老榜河漂流
老榜河漂流是花溪南线旅游中段的重要内容,它和青岩古镇、桐野书屋、罗依新寨及沿河浓郁的布依族风情连为一体,为花溪南线的旅游增添了新的魅力。老榜河漂流河段,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掩映在树林茂密的孟关林海里,河中怪石兀立,环境极为幽美、静谧。
-
周渔璜故居
桐墅书屋为清代著名学者周渔璜少年读书之处,位于黔陶骑龙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初年,于1993午重建),整个建筑古香古色,品位高雅。周渔璜,字桐野,青岩骑龙人。在康熙年间就饮誉全国诗坛。西南巨儒、清代贵州著名诗人郑珍在《桐野先生荷锄像赞》中称:“诗当康熙,如日正中。起问汉大,唯渔璜公。桐野一编,眉山放翁。经纬宫商,继盛长通。”他还因参与编撰《康熙字典》、《大清地图册》等书而名垂华夏。
-
来仙阁
来仙阁在贵阳北郊18公里处的麦穰寨附近。阁建於水中石矶之上,碧流环绕,影落水中。主阁为三层三檐六角攒尖顶。阁门有联:“笛韵抑扬晴後蚓;琴声断续晚来蝉。”文献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里人在石矶上建“水月小亭”,後毁。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建通往石矶上之仙临桥,在亭之旧址上建阁,取名“来仙”。现存者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所重建。
-
白云生态科普园
云蝴蝶园总占地约3000m2。是迄今为止贵州省唯一一座蝴蝶园,园中展出蝴蝶标本500余种及部分昆虫标本,其中中外名蝶近百种,蝴蝶工艺品三十余种和昆虫琥珀工艺品二十余种。我们将活蝶放飞区和标本展区放在一起,是为了营造一种身临其境地氛围,人们在观赏标本的同时可以观赏到百花争艳、万蝶飞扬的景观,并可观看活蛹化蝶的羽化过程及活体昆虫(大型甲虫)的生活状态。通过科普知识展览可以了解到有关生物的科普知识,了
-
万卷书崖
在天门石对面,直线距离200米左右,有一突立于山间绝壁上的巨形页岩,长约15米,宽10米,厚8米,形似若干书卷重叠,由此得名“万卷书”。站在天门石上,可尽览万卷书风彩,故前人有“打开双扇门,熟读万卷书”之称,万卷书四周,无论哪个角度,都是一幅锦秀画屏。
-
九摆鼓楼
在台江县城东南方20公里的排羊乡九摆村上寨中间,楼旁古木参天,苍翠绿郁。鼓楼为三重檐歇山顶屋面,木结构建筑,覆盖小青瓦,其下层呈平面四方形,空间宽敞。楼高11米,占地52平方米,整个建筑结构以中间独柱为中心,周围16根外环檐柱为衬。利用逐层内收的粱、枋、瓜柱、檐柱支撑挑出屋檐。结构无一钉一铆,撵横穿斜插,衔接紧密牢固。前后留进出通道。左右柱外、设置美人靠坐栏,供人坐息。其用料粗大,结构严谨、工艺
-
反排村
反排村位于贵州省台江县城东南26公里。苗语音译“方白”,意为在高坡上的苗族支条,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少数民族村落。村子座落在群山环抱、两山夹峙的一山凹里,远山如黛、近峰青幽,是台江县的重要林区。全寨有300余户,都是苗族人家,房屋都是木质结构吊脚楼,依顺山势,次第登高,错落有致。寨内有清流小溪穿寨而过,有斗牛坪,祭鼓山、议榔坪、藏鼓洞等别具特色的景致供各位游览。反排村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苗族
-
千层岭
站在西望山第二高峰天风岭北望,隔一道山梁是高大雄奇的西望山北望主山脉。山脉长数10公里,呈鱼背状向北倾斜。间距不大,远远望去,仿佛鲤鱼脊背上片片相叠的鳞片,又如湖水中激起的一道道细细波纹,扩散开去,渐远渐细融入袅袅烟霭,故名千层岭。其是西望山主要森林覆盖区,坡上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相间,披绿叠翠,山风过处此起彼伏,形成阵阵林流。
-
水头寨
水头寨,又称为马头寨,这是一个以当地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坐落在山清水秀的青龙河畔,寨内古树参天,道路、民居依山就势而建,井泉汩汩,民风淳朴,自然天成。马头寨唐宋时期为蛮州宋氏土司辖地,已有700多年历史。宋元时期,马头寨一带就有布依族先民活动,现在当地布依族人仍保持着特有的服饰和风俗,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六月六”布依歌节,独具民族风情,历经百余年经久不衰,如今已成为以布依族歌舞为主,有汉、
-
西望山景区
西望山又名西山,位于贵州省息烽县县城西部,距县城12公里,总面积94平方公里,最高峰团山岩海拔1616.2m,为县境第二高峰。山上峰峦重叠,溪流纵横,古树参天。明代,西望山便有僧人涉足,兴建寺庙,清顺治十年(1653),高僧语嵩携门人入山,西望山之名更盛。西望山地为中生代侏罗系红色砂质岩,地貌奇峰异石林立,景致叠聚,有29个景物。
-
松谷晚钟
在西望山下小鹿窝村附近有一山谷,谷中古树遮蔽,藤葛牵连,成为西望山东大门附近的一道绿色屏障,是西望山丛林香火鼎盛时期寺僧们静修参禅的一个绝好去处,这就是“松谷”。松谷幽深,两侧山峰险峻,一条小径从左侧穿过谷中谷底稍浅处,斗折蛇行横过右侧半山腰。凤凰寺香火鼎盛时期,每到傍晚,上塔、下塔两寺钟声不绝,清脆宏亮的钟声萦绕在树底林梢,与涛声相融合,经久不息,引人冥想遐思。“群壑寂寂忽已暝,一声到耳惊清钟
-
雨花瀑
山谷两侧的山峦绿树成荫,水源涵养极为丰富,加上有木姜山、凤池、金钟塘、玉乳泉多处源头集中注入谷内,谷中一条小溪,长年涓涓淙淙流淌不息。两条支脉汇聚的谷口处,有一道高20余米的岩壁,奔流而下的溪水从岩壁上分散流泻、飘逸而出,再经山风一吹,形成晶莹剔透的珠雨,形状若三月桃李花雨,飘逸隽秀。若遇艳阳天气,雨雾在阳光照射下,幻化为一圈圈、一弧弧七彩虹霓,令观者产生如临仙境的幻觉。故被称为雨花瀑。
-
天风岭
沿凤池寺后一片天阔缓坡,绕过几座小丘、山梁,西北向逶迤上行约2000米,高处有一座浑圆如帽,后侧方还斜拖着一条长长“貂翎”的低峰,这就是西望山第二高峰天风岭。岭前一块裸岩,高约6米,上有民国时期贵州名士任可澄的“天风岭”3个阴刻正楷和同时期息烽县长桂诗成题刻的“翠薇颠”3个行书大字,字体均笔力刚劲,书艺精湛。
-
观凤台
观凤台下临南明河,又名观象台。明万历三十二年(1597)建寺庙、亭阁在山上,登阁可览贵阳全景。相传蜀汉诸葛亮南征时,大将马忠曾在山上驻兵。清代贵阳文人阮仲明题有一副对联:“河上此高台,樽酒谈兵,汉武乡驻师而还,尘世金戈伤往事;曲中闻折柳,斜阳满树,鄂文襄凯歌之后,谁家玉笛暗飞声”。
-
燕楼古洞
燕楼古洞主要为摆念大洞和郎伯洞,摆念大洞位于燕楼西南面的槐舟坝边上的石林丛中,洞口建有石墙,洞内可屯兵千人,洞外悬崖上依稀可辨有类似红岩碑的岩画印记,历史遗痕,至今无人可考。距离贵阳市30多公里的花溪区燕楼乡牛公山3公里处,有一巨大溶洞,一进入洞口,便是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大厅,溶洞内有着许许多多的钟乳石,其景色天然自成,优美异常,是一个壮观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