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景点
在江南水乡,有不少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得像一颗颗珍珠。乌镇除了拥有大家都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这可能是它的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发达的的缘故。 乌镇古时候称为乌墩,春秋时此地为吴疆越界,到唐代咸通年间始称乌镇。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 乌镇位于桐乡市
-
宏源泰染坊
在宏源泰染坊,可以看到传统工序的全过程演示,也可以在前面的店铺中带一些蓝印花布的成品回家。对门还有一家蓝印花布原料作坊,有几个老妈妈在轧棉籽、纺纱线、织棉布,一路看下来,你就知道蓝印花布是怎么织成,清新可爱的花纹是怎么印出来的。中国的蓝印花布世界闻名,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宏源泰染坊始创于宋元年间,原址在南栅,清光绪迁址于此
-
汇源当铺
乌镇中市的常丰街是一条传统的商铺街。其中有一家叫汇源当的当铺,在应家桥和南花桥之间,五开间的门面,楼上楼下,1.8米高的柜台,煞是气派。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典当行最多时达13家,太平天国前还有7家。 到了1931年,只有汇源当1家还支撑着,到了日寇入侵之前,典屋也只出不进,不久即告停业。自汇源当关门大吉,乌镇典当行的历史便划上了句号。今天,汇源当的位置还是在当年的老地方。
-
叙昌酱园
走进叙昌酱园,映入眼帘的就是满院子青灰色的酱缸,在缸的身上我们还能清楚的看到“叙昌酱园”、“咸丰九年”的字样,如若是大晴天,酱缸都被揭去了竹编的大斗笠,尽情的饱吮着阳光的味道。历史:叙昌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创立之初,主要经营豆瓣酱、酱油、酱菜等。所产酱品行销嘉、湖等地区。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三年间(1861年—1864年),太平军
-
草木本色染坊
手工环保印染晾晒大型工坊。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晒布场地以青砖铺就,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草木本色染坊除了以蓝草为原料浆染制作蓝印花布工艺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彩烤色彩丰富,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的,像茶叶、桑树皮、乌桕树叶都是提取色彩的原料,所以这个染坊在当地叫做草木本色染坊。
-
北湿地
西栅景区的北部有一块面积约五万平方米的天然湿地,被称为古镇之肾。湿地生态保护良好,动植物种类丰富,生长着芦苇、水烛、菖蒲、茭白、荷花、浮萍、苔草等数十种水生植物,岸坡上则有茂盛的垂柳、夹竹桃、紫荆和石榴等乔灌木,时见白鹭、野鸭和多种水鸟出没其中。夏夜星空下,萤火虫在茂密草丛中飞舞,青蛙和鸣虫欢快的歌唱此伏彼起,秋高气爽的夜晚,满天的
-
茅盾陵园
整个陵园的造型布局采用“子”字型布局,“子”,取自于先生的代表作品《子夜》,笔划简洁、经纬分明创意运用,于美感中见寓意。通往陵园的道路上,建造了85级台阶,寓意先生85岁的生命历程,而这85级台阶又以三种不同的造型来设置,以展示先生一生中的三个不同阶段,阐释了茅盾先生平实而又辉煌的人生。茅盾先生的陵墓前是茅盾先生的半身铜像,它的原型
-
财神湾
财神湾旧时叫转船湾,因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使船只调头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旁边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财神堂内供有一尊等人大小的财神雕像,为乌镇的东路财神,原身是比干丞相。这是一位特殊的财神爷,因他是掏心而死,后人誉之为没有私心,并以此告诫人应取仁义之财,不
-
白莲塔寺
现在的白莲塔高有七级,塔高51.75米,为乌镇最高建筑,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莲广场,广场中有放生池,东侧河岸边有一条石舫。从运河坐船来乌镇,远远的望见白莲塔雄伟的身姿,就知道乌镇到了。白莲塔属于宋元时期江浙一带通行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阁式塔,纵观其塔,外观呈梭状,实际上塔的平面是成正方形的,塔基也是一个二十四乘二十四米的正方形,内部地面用清水方砖铺就而成。
-
灵水居
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蜿蜒的围墙,雕刻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图案,中间为“双龙戏珠”,两旁的是“梅竹仙鹤”,穿过透窗可领略到园中石山、秀水、绿树,尽得透景之妙。在水乡古镇难得一见如此规模大的园林。据载,崇祯初年进士唐龙在这里修建了此私家花园,取名为“灵水仙居”,后因战乱损毁。我们现在看到的园林是按原样修复的,整个灵水居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而幽深。
-
夏同善翰林第
夏同善的翰林第在中市观后街,原是一般的民居,占地不多。夏同善钦点翰林并获赐“翰林第”匾以后,才得以扩展而稍具规模。虽规模不大,但屋宇齐全,经整修后,已成为一处集传统民居和园林为一体的富有人文气息的景观,游人可从中领略清末江南小镇大户人家的生活情味。整修后的翰林第基本上遵循原来的格局,可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主轴线,三间三进。大门前有一对大理石滚墩石,显示出萧家的不
-
益大丝号作坊
益大丝号作坊区全面展示了从种桑、养蚕、收茧到缫丝、织锦的各道工序,你可以在这儿看到河畔生长了几十年的老桑树;蚕宝宝逐渐长成、吐丝结茧;可以亲手在古老的缫丝机上操作缫丝,也可以观看国宝级的乌锦织造工艺,欣赏精美绝伦的乌锦珍品展示,乌镇甚至整个杭嘉湖平原悠久的蚕桑文化淋漓尽......益大丝号作坊区全面展示了从种桑、养蚕、收茧到缫丝、织锦的各道工序,你可以在这儿看到河
-
访卢阁
典故:此阁的名字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镇人卢仝开着一家小茶馆。一天,他听说太湖边的山岗上有不少茶叶树,就前往采摘。但他不熟悉茶树,正在山上胡乱寻走时,发现一位长者倒在路上,身上还背着一只竹篓。他赶紧施救,掐那人的人中,终于将老人弄醒了,老人有气无力的指着竹篓里的树叶,做了个抓和吃的手势。卢仝领会了他的意思,把竹篓里的树叶塞进老人的嘴里,老人慢慢地咀嚼这些树叶,不一会
-
余榴樑钱币馆
余榴樑,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钱币收藏大家,著有《中国花钱》、《中国鉴赏与收藏》、《钱币》、《钱币漫谈》、《钱币学钢要》、《世界流通铸币》等十多部学术专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拥有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代钱币近26000余种,其中有金属流通货币、纸币、花钱等,材质有金、银、铜......余榴樑,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钱币收藏大家,著有《中国花钱》、《中国鉴赏与收藏
-
香山堂
“香山”的“香”是指中药较为名贵,“山”则是形容药材堆积如山。店面座北朝南,店堂间内东壁与北壁还分设3幢药橱,名为“百眼橱”,存放各种常用中药。店堂临街设一曲尺型柜台,这是药店撮药的工作台。店前,斑驳的“南北”老招牌虽已有些残破,却依旧在河风中吱呀。香山堂中药店座落于东栅财神湾,该店由业主陆庆余创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
-
应家桥
茅盾故居前的三里塘河上有7座桥,纵横交错,各具形态,每隔60米有一座,宛如“桥博物馆”。走上古帮岸,穿过木廊棚,来到最有名的应家桥,这是单孔石拱桥。相传吕洞宾正月下凡到修贞观,扮为老头在应家桥上卖汤圆,大的卖3纹钱,小的卖5纹钱。乌镇人都说,茅盾儿时也是经常到这桥上走走、玩耍,才这么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