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寺始建于唐朝(一说始建于汉代),初为蜀汉三国名将赵云之祭祀家庙,后人捐庙为寺,名为灵音寺。石经寺大殿为唐时所建。后几经兴废,明正统年间(一四三六至一四四九年)重建。景泰五年(一四五四年)楚山禅师从桐城返加蜀地时住于此,在蜀定王支援下,大兴木土,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大雄宝殿等建筑,改称「天成寺」。
楚山禅师姓雷,名绍琦,圆寂明正德年间。清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年),因简州知州宋思仁游寺时送石刻《金刚经》一部,故改寺名为「石经寺」。后又经过乾垄嘉庆年间两次大规模扩建,奠定了现在寺庙的基矗被成都民间尊为「石经祖师」的楚山绍琦禅师,系明代四川最著名的高僧,其开创了著名的绍琦禅派,使明代中后期的四川各大丛林,几乎都是绍琦一派的传承。禅师因此曾被朝廷敕封为「荆壁禅师」,更被明英宗尊为「国师」,因此,后人就将他奉为天成寺的开山祖师。
楚山禅师圆寂以后,肉身不坏,其弟子将其全身漆金后供奉于丹崖祖师殿内,是四川省佛教寺庙中罕见的几尊「肉身菩萨」之一。石经寺及周围林木,占地约两百馀亩,建筑面积六千六百平方米。现寺内建筑多为清代修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成宫殿、东岳殿、燃灯殿、祖师殿、藏经楼等两组七重殿宇及期它房屋。左右有厢房、禅院、客堂、僧寮等建筑,分别组成相对封闭的多个四合院。其中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正面开门三间,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飞檐翘角,书栋雕梁,雄伟壮丽。殿内上方彩绘梁椽,左右两壁绘彩书。殿内供奉石雕佛像三尊,高约五米,为一九八五年新刻。石经寺祖师殿下面有鉴壁而成的的祖师洞,相传为开山祖师楚山佛骨处。两扇石门将祖师殿分为两进,石门止方为歇山式屋顶,洞内为穹窿顶仿木建筑造型。民国时期,藏传格鲁派嫡传汉区的第一个密宗道场即设于石经寺。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四年,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两赴石经寺,按班禅大师之意,将能海法师从西藏学成后回汉区开创的第一个黄密根本道场,由近慈寺还设于此。石经寺内有明、清时期碑刻六块。
寺内珍藏有大小铁钟两口,分别铸造于明成化五年(一四六九年)和清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年)。如今的石经寺依山而立,院落林荫掩映,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绮丽景观。大雄宝殿前有千年罗汉松一株,系后周显德年间植;相邻的古银杏两株,系唐贞观年间植,至今枝繁叶茂,令人赏心悦目。石经寺环境幽雅,附近有宝狮口水库、龙泉湖等景观,还有古长松寺遗址及张飞碑、凉风崖等三国蜀汉古迹。
需不需要门票,价格是多少?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