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贺街镇临、贺两江交汇处。相传浮山建寺至今,不管遇多大的山洪,从未被水淹过,浮山始终浮在水面之上。
浮山四面悬崖峭壁,层石嵯峨,螺纹盘旋,像个石印,故又名玉印山。拾级而上,但见满山古树葱茏,怪石嶙峋。山门右边有浪沧亭,有民国26年(1937年)李济深手书石刻浮山二字以及历代书法家作品。门两旁有一副以青石精镌的篆书对联:访逸老芳迹钓台犹在,作中流砥柱玉印常浮。左边有环碧亭,结构玲珑,绿树掩映,飞檐画栋,工艺精巧。登亭凭栏西望,临、贺二水蜿蜒而来,与浮山配合,有二龙抢珠之称。每当春秋时节的清晨和傍晚,江面常常泛起一层薄雾;俨如轻纱将小山托起,称玉印晓岚。
山顶上有陈王祠,始建于北宋年间,1983年重修,飞檐垂斗,壁画高列。相传是为了纪念陈秀才而建的。陈秀才生于隋末唐初,附近的江平村人,自幼聪明好学,满腹文章。只因出身寒门,三次赴京赶考不第,皆名落孙山。遂放弃功名,回乡隐居于浮山。日里给乡亲摆渡,暇时吹箫歌垂钓。江岸悬崖上至今犹有钓台遗迹。因其平生利人济物,乐善好施,甚得乡民爱戴。他于唐武德年间(618年~626年)无疾而终。传说是积德成仙去了,后又常显灵庇护乡民。
为纪念其恩德,乡民便在浮山立庙祭祀,并尊奉他为陈候大王,庙称陈王祠。每逢陈王生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和忌日(农历五月十九日),远近百姓都要来此纪念他。万余两万人到会,聚于山上、河边,放花炮,赛山歌,热闹非常。纪念活动分为炮期和歌期,尤以歌期为盛,往往延续多日。新中国成立后,炮期逐渐变成以歌为主。期间张灯结彩,歌舞处处,常常通宵达旦,故又称之为点灯会。
需不需要门票,价格是多少?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