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宁夏 > 银川 > 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

  • 96人想去
  • 144人去过
  • 想去
  • 去过
  • 位置:银川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
  • 票价:10元
  • 时间:8:00-17:00
在银川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内,坐落着一对古塔,它们就像两个孪生兄弟守卫在山口两旁,显得格外挺拔。中国古代佛教建筑。在宁夏贺兰山拜寺口北岗上。据塔上遗迹判断,双塔建造于西夏后期,西塔早于东塔。元代曾装修彩绘。1984年进行勘测,拟定加固修缮方案,1986年对双塔进行了加固修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设置专人保管。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塔均为13层八角密檐式砖塔,东西相距80余米。西塔粗壮古朴,外形呈抛物线状,残高41米,底层边长3.1米。二层以上每层各面正中有长方形小浅龛,龛内影塑彩绘罗汉、明王护法神像和八宝。刹座下平座八角塑有蹲踞状护塔力士像。东塔瘦削挺拔,残高39.15米,底层每边长2.93米,无基座,底层塔身素面,正南辟有券拱门,可通塔室,塔室内径3.47米。二层以上每层各面影塑2个彩绘兽面,兽面间影塑日、月、云、火焰宝珠图案,每层叠涩砖檐和刹座,也粉妆彩绘。西塔刹座穹室内发现梵文题记11条、西夏文题记6条、彩胶漆绢佛画2幅、绢纸供花2束、小供桌1张、元代中统交钞2张、银币1枚、喜吉金刚像2尊,为研究西夏和元代的佛教艺术提供了新的资料。拜寺口是贺兰山著名山口之一,这里山大沟深,环境幽静,面东开口,视野开阔。在山口平缓的坡地上有大片建筑遗址。据考证,这里曾是西夏佛祖寺院所在地。双塔就建在沟口北边寺院遗址的台地上。双塔东西对峙,相距约百米,皆为八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两塔直起平地,没有基座,底层较高,平素无饰,正南辟券门,可进入厚壁空心筒状塔室。东塔总高约39米,塔身呈锥体。每层由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檐外挑。塔顶上砌八角形平座,平座中间为一圆形刹座,上承“十三天”宝刹。二层以上,每层每面都贴有彩塑兽面两个,左右并列,怒目圆睁,獠牙外露,十分威猛。兽面口衔彩绘红色连珠。兽面之间,是彩绘云托日月图案。塔壁转角处装饰彩塑宝珠火焰。西塔总高约36米,塔体比例协调,比东塔较为粗壮高大。二层以上由数层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上砌成平座,外檐饰以圆形兽头构件。塔顶上承八角形刹座,刹座檐下,饰以并排彩绘莲瓣,转角处饰以砖雕力神,力神裸体挺腹,手托莲座,栩栩如生。刹座上承“十三天”宝刹。二层之上每面腰檐下均有彩塑佛像及装饰图案。各层壁面中心置长方形浅佛龛,龛内有彩塑动物和八宝图案,龛两侧为彩塑兽面,兽面口含流苏七串。呈八字形下垂,布满壁面。兽面怒目圆睁,獠牙外龇,威猛可怖。塔壁转角处有宝珠火焰、云托日月的彩塑图案,这些造像及装饰图案,布满整个塔身。在众多的造像中,有身着法袍的罗汉,有拄杖倚立的老者和神态潇洒的壮者。他们项挂璎珞,腰系长带,手执法器;有的伸臂,有的跳跃,动作自如,神态各异,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宗教色彩。西塔正东面第十二层佛龛内右上侧,有西夏文。在第十层正东的平座上,放置着一个完整的绿色琉璃套兽。塔顶佛龛内置有一根六棱木质中心刹柱,直径约30厘米,刹柱上有墨书西夏文题记和梵文字。双塔建筑综合了中原佛塔传统特点,又把绘画和雕刻艺术结合起来,构成了两座雄伟壮观、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双塔始建于何时,史料无记载,明万历年间修宁夏《万历朔方新志》卷首《宁夏镇北路图》中,在拜寺口就标有双塔。根据塔刹发现的文物推测,双塔于元代早期曾进行过装修,修缮了塔刹,粉妆了壁面,但塔身未进行大的修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经碳-14测定双塔朽木,专家认为是西夏中晚期所建。明清时期,银川地区地震频繁,特别是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发生一次八级以上地震,双塔附近的建筑、房屋均被震毁,可是双塔却仍傲然挺立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充分体现了当时西夏建筑业的高超技术。1986年,国家组织力量对双塔进行了加固维修,在维修西塔塔刹时,一密封空心穹室内置放着一批文物,有蒙古汗国银币“大朝通宝”,元初“中统宝钞”,绢质“彩绘佛画”(唐卡)、“绢纸花”,木雕“上乐金刚双身像”、“木花瓶”和铜佛像等。双塔经维修后,于1988年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需不需要门票,价格是多少?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

怎么过去呢?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

口碑如何,推荐玩什么?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