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重庆 > 大昌古镇

大昌古镇

大昌古镇

  • 133人想去
  • 288人去过
  • 想去
  • 去过
  • 电话:
  • 票价:免费
大昌古镇在风光旖旎的长江三峡腹地深处,素有袖珍古城之称,是三峡地区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古城。它始建于晋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虽经数度战火,但却奇迹般的保留着原有的风貌。从巫溪县城出发,坐船沿大宁河下行两个多小时,新小三峡旅游的终点,依山傍水、绿荫掩映、青墙黛瓦的地方就是大昌古城。古城藏在巫山山脉的一个平坝里,1700多年前,大昌的先民在此筑城,大宁河、洋溪河在平坝汇合,冲积了数千亩肥田沃土,盛产稻粮;滔滔的大宁河下连长江,上通陕西镇平、湖北竹溪,在水路交通一统天下、诸侯割据争雄的时代,大昌堪称“咽喉”要地。据了解,由于三峡水库蓄水,大昌镇肩负着二、三期水位搬迁移民重任,目前大昌镇离135水位只有十余米距离,大昌镇共需要搬迁移民1.5万人,2001年开始大规模的移民,首批5000多名移民迁往安徽、广东,目前共外迁1.2万人。三峡工程完工后,美丽的大昌古镇和四周万亩良田将沉入湖底,古城内现有保存较好的、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城门和三峡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文物部门计划将大昌古城原样整体搬将随镇政府一起迁至6公里外的新镇区。位置:地处长江以北,大宁河中游、小三峡风景区。面积:10公顷概貌:镇建在大宁河畔,占地约10公顷,现名为“解放街”的街道呈“T”字形,串通东、西、南3座城门,东西街长350米,南北街长200米。人们形容古城四面可通话,一灯照全城的袖珍古城。镇内建筑属砖木结构,大多为四合井院,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朴幽雅,具有浓郁的江浙风格。整座古城布置灵活,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城镇布局。城内街道依势而建,长短不拘,曲直随意,一座座单独的民居建筑,它们有机地融入十字街的两侧,形成不拘一格的布局特点与造型特色。古城街道呈十字形,有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和东、西、南三座城门。沿街建筑多为合院式,临街部分多为两层,下作铺面,后带天井。整个街道带有清代风貌。在民居建筑的造型和艺术装饰上,不崇尚繁缛的雕镂,一般只在屋脊、墙头和檐下撑拱门窗部分加以雕饰和彩绘。艺术装饰格调淡雅平和,具有强烈的地方艺术特色。古城的南街和东街分布着四合院式的建筑,每一空开有临街门面二三间,院落用封火墙隔断,非常有特色,封火墙为三级或五级式,采用粗犷的手法雕塑,结合淡雅的彩绘,为古城增添了活泼的气氛,上施小青瓦的街檐使街面宁静而不单调。其中的温家大院布局灵活多变,一派深宅大院的气派,厅堂房廊,曲回一体,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空间处理,丰富多样雕刻精美的门窗、石刻柱储雀替撑拱、雕花砖墙,玲珑剔透,体现了匠师们独到的审美观念和高超的制作工艺。大宁河是大昌古镇通向外界的主要通道。古镇的南门外有通往河边的几十级石板台阶,已被磨得十分光亮,青石砖砌成的拱门上,生长着一棵有几百年树龄的老槐树,根茎扎在拱门的石缝中,沿石上行伸展,生得枝繁叶茂,宛如一个门神护卫着城门。石阶两旁的一对已经残损的石狮子把守着镇门,显出些许落寞和苍凉,似乎在诉说着小镇悠久的历史,提醒人们记住它昔日的辉煌。拾阶进入古镇,两排临街老房飞檐翘壁,张扬着昔日的繁华景象,中间是狭长的青石古道。小镇只有两条主要街道,南北街长150多米,东西街长240多米,占地面积不足10公顷。镇里有三十七幢古翘角飞檐的明清古民居建筑,有完整的古城墙。房屋大都是明末清初时建的,青砖黛瓦、双筒屋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木质门面,显现着一种朴实的华美。温家大院是古镇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这座始建于清朝初年的建筑,坐西向东,占地320多平方米。大院由门厅、正厅、后厅三部分组成,均以掾木作为房梁屋顶,共有12柱37架梁。窗棂镂木雕花,工艺考究。整个建筑为穿斗式结构,从正门进入,可以从后门出。据温家大院第十代孙温光林介绍,当年他的祖先曾是清朝的巡抚,是他活着时开始修建温家大院。其实,温家大院只是大昌这座千年古镇的一个缩影。早在公元前227年,大昌就是当时巫县县城的所在地。后人是在进行不断地考古发现中,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逐步摸清大昌历史的。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通过对古镇的考古研究,初步推断出大昌古镇可能就是过去巴人的都城。

需不需要门票,价格是多少?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

怎么过去呢?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

口碑如何,推荐玩什么?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