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坛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西,月坛北街路南。月坛原名“夕月坛”,是北京五坛之一,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秋分日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神祇的地方。钟楼、天门、神库等古建筑均保存完好。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月坛于1955年辟为月坛公园。
月坛原名夕月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末,祭祀夜明神的活动被废弃,月坛遂成为驻兵场所。日本侵华期间,月坛内外树木基本被砍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修缮,于1955年辟为公园时只有60亩地,当年又征购了月坛南侧一处私家果园60亩,并且修园路,安电灯,植树莳花种草,设厕所,建方亭,装路椅,周围群众免费入园。形成了一处区域性公园。
1969年在公园内建筑了电视铁塔。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月坛的古建遭到严重损坏,两座天门和几处殿堂顶上的“兽吻”、“垂戗兽”被砸掉,铜锅、铁缸、大石屏被砸毁,明嘉靖九年(1530年)铸的大铜钟被送到冶炼厂,大部分坛墙被拆除用做私建房屋。所以坛南古建筑驻扎了警卫部队,使得古建得以保存,但皆已年久失修。
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月坛公园园内重修园路,始设上下水管网,开辟了月季园。地震期间被毁坏的绿地、树木得到恢复和补充。1980年油漆了具服殿,1982年整修了钟楼,重新安装了屋顶的蹲兽。
1983年月坛公园扩建,将南侧原果园改建为新园,新建天香庭、爽心亭、揽月亭、霁月风光亭、夕月亭、嫦娥奔月等多处景点,并栽种名优石榴树20余个品种,近2000株。此外,在南北园之间长达146米的垣墙上,还建起了以咏月为主题的大型碑廊。碑廊石刻精选历代著名诗人咏月的诗词佳话,由当代书法家书写,河北曲阳石工镌刻制成。
1984年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在西南角修建月下老人祠,其内有月下老人塑像及描绘月下老人神话传说的大型壁画。
1988年后,园内又增添了电子游艺厅、碰碰车及电动玩具、游乐场、爱月泉舞场、乐园餐厅、婚姻喜庆系列服务部等服务项目,在东北角设集邮市场。
1991年2月,月坛公园正式售票管理。
2003年底,西城区政府于开始计划对月坛公园进行整体改造。
2004年2月19日,月坛公园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正式列入2004年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整治任务是恢复公园古建筑风貌,对公园内外进行综合整治;拆迁整治范围内的部分居民和单位;完善文化和公共设施;进行道路整修和扩建。其中北园恢复古坛风韵,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南园在保持坛庙风格的基础上,以月文化为主题,改造成为具有中国古典山水风格的公园,并增加现代休闲功能。
2006年5月25日,月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需不需要门票,价格是多少?
目前暂无解答,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