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景点
长沙风光秀美,山河壮丽。作为观赏自然景观的游览处所,主要有岳麓山、桔子洲、天心阁、烈士公园等。岳麓山,屹立于湘江西岸,古木参天,层峦叠翠,秀如琢玉,山漳泉流终年不涸。
-
湖南湘绣博物馆
长沙湖南湘绣博物馆是一座向世人展示湘绣历史与技艺的专业性博物馆。展馆共810平方米,馆藏1200余件,由《湘绣的历史渊源》、《湘绣的崛起》、《当代湘绣撷英》等到三个主题展厅构成,展品生动地再现了湘绣工艺的演变和先辈艺人精湛的力作,形象地介绍了湘绣发展的历程和当代精美绝伦的作品,展示了刺绣艺术新的风采。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其中用独创的“毛针”精心研制的《雄狮》、《饮虎》等湘绣精品,荣获中国工艺
-
长沙云麓宫
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右顶峰上。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 明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嘉靖年间(1522~1566),太守孙复与道人李可经加以扩建,形成较完整的道宫格局。后圮。隆庆年间(1567~1572),在山修道的金守分请殿元张阳和为之倡修,于原址处募建三殿堂,前为关帝殿,中为玄武祖师殿,后为三清殿,名云麓宫。其建筑均石柱铁瓦,古朴典雅,并在宫后增建望湘亭,供
-
花明楼(刘少奇故居)
花明楼的自然风光很一般,它之所以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点,是因为这里是刘少奇的故乡。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花明楼炭子冲的一户人家,这是一户典型的农家,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房子,前面有一口水塘,树林环绕在房子周围。院子里有30多间茅瓦房,除了居室外,有很多是农具室、猪栏屋、烤火屋,此外还有专门供孩子读书用的书房。在距离故居50
-
黄兴墓
黄兴墓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麓山寺后,有石级直达。墓坐西向东,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约10米,气势雄伟,正面嵌铜制墓碑,上镌“黄公克强之墓”,墓表四周以石基柱围护栏杆,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岩,整个墓表占地1186.24平方米,苍松翠柏,掩映其间。墓的右下方,有黄兴墓庐,已加修葺,大厅陈列黄兴生平事
-
浏阳文庙
浏阳文庙属儒教庙宇,是仿曲阜孔庙的宫殿式古建筑群,位于浏阳市圭斋路北侧。庙宇面街背山,南北长149米,东西宽43米,共有13个建筑单元,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孔庙之一。浏阳文庙始建于宋,1843(清道光二十三年)改建成现格局。中轴线上依次为泮池、石桥、棂星门、石阶、大成门、御道、祁阳石雕“卧龙抱珠”、月台、大成殿、御碑亭。两侧为辕门、回廊、钟鼓亭和偏殿。大成殿居高临下,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铺面,青
-
湖南民俗村
湖南民俗村位于湖南烈士公园东北角,荟萃湖南省5个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文化游览区,占地4万余平方米,安排了土家族、侗族、苗族、白族、瑶族5个村寨。有土家寨的摆手堂和吊脚楼,有侗寨的鼓楼、茶楼,有苗寨的青石木楼、对歌台,有白寨的四合院式的建筑,有瑶寨二层式的竹楼。民俗村内还设有瑶家米粉肉、豆腐丸,土家棕子鸡,侗家竹筒鸡,苗家竹板鱼等民族传统美食。
-
崀山国家级风景区
崀山国家级风景区位于新宁县城南10余公里处,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已开发的景点60处。崀山是典型丹霞峰林地貌,是一块以水秀、山美、洞奇著称的风光宝地。在崀山这片土地上,突起的石林群落,复杂的石灰岩溶洞,神秘的峡谷群和美丽的扶夷江流,构成了碧水丹崖的自然景观。景区有3座天生桥;有10处一线天;有10个各具特色的溶洞;有8条溪河纵贯全境;有20余条壮观的峡谷;有许多的奇花异
-
贾谊故宅
为西汉散文家贾谊的住宅,位于长沙西区福胜街三条巷,原名贾太傅祠,公元1465年建,现仅存祠屋一间。祠前的小巷中有一口井,传说是贾谊亲手凿的,井口上小下大,形状像一个壶,人称“太傅井”,因为贾谊曾当过太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因锐意改革而被贬到长沙。 门票:5元
-
秋收起义纪念馆
文家市会师旧址在湖南浏阳县城东南51公里,与江西交界,可通江西黄茅,慈化,桐木。旧址前及两侧为开阔田野,后面山峦起伏,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为湘赣边区军事要地。1927年党中央"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组织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部队于19日集结于此。当晚,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
-
蔡锷墓
蔡锷墓位于白鹤泉左后方的山上,1917年4月12日蔡锷将军灵柩自日本归葬于此。墓地面积1620平方米,墓冢、墓碑及整个墓地均以花岗石铺砌,墓碑高4.8米,墓塔四周的24块护栏石板上分别刻有当时的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热河、察哈尔等省省长兼督军所献铭文。蔡锷(公元1882-1916年),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著名爱国将领。袁世凯
-
晓园公园
晓园公园位于长沙市东大门,东临长沙火车站,南邻五一东路。占地面积约4公顷,于1986年建成开放,是古城长沙新辟的游览憩息的理想园地。公园建筑及阵设格局,在继承我国园林艺术传统的基础上,保持浓厚的湖南地方风貌。园中楼、阁、亭、榭,小巧玲珑、山水相连,融为一体。东面有东苑展厅和园中园,北面湖边设云水居,南设聚远楼,湖岸小山之巅有迎旭亭、双秀亭、谥香亭、半亭等小品建筑,异格各具,相映成趣。樱花林中友好
-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为唐开元十八年刻于古麓山寺,明代砌亭复盖,清咸丰年间移嵌于岳麓书院楼壁间,现保存在湖南大学。碑高2.72米,宽1.33米,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碑额篆书“麓山寺碑’四个大字。碑文为行楷书,内容叙述自晋太始年间建麓山寺至唐开元立碑时,寺的兴废修葺和历届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还描写了岳麓风光,全文共1413宇,因其文采、书法、雕刻都极美,又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称
-
城南书院
长沙城南妙高峰,面临湘江,风光十分秀丽。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浚、张栻父子创建城南书院于此,与岳麓书院隔江面对。张栻号南轩,为宋代名臣张浚之子。绍兴三十一年春,张浚以观文殿大学的职衔出知潭州。张栻随同到长沙,审居城南,创办这所书院。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或议论时政,使之成为"昔贤过化之地"。张浚亲题"
-
长沙吴王墓遗址
今湘雅路靠湘江一端据传为吴王(即吴芮)墓和吴王庙所在地。民国初,这里一片碧绿的菜园中尚存有吴王庙的遗迹。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封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代长沙郡建立长沙国,将湘县(今长沙)改名临湘县,作为长沙国国都。因吴芮曾任秦番阳县(今江西波阳县)令,任上深得民心,被尊称为“番君”。吴芮于封王当年便在长沙去世。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说:临湘(即今长沙)县北有吴芮家,
-
云麓宫
长沙云麓宫是一个道观,位于岳麓山的云麓峰顶,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建于明代。1944年被日机炸毁,1957年重建。游人到这里可领略“直上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阔景色,登上云麓宫里的望湘楼,可以看到“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的景象。云麓宫最早建于1478年(明宪宗成化十四年),吉简王朱见浚就藩于长沙时,建筑取宫殿形制,但旧宫早已废记。嘉靖(1522-1566)年间太守